成语拼音:pī páo huàn jiǎ
成语解释: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袍擐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披袍擐甲
英文翻译:Robe and armor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袍: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擐:穿:擐甲执兵(穿着铠甲,拿着兵器)。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披袍擐甲”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看。字面意思是“披上战袍、穿上盔甲”,用来形容一个人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状态。但放在今天,它还能怎么用呢?
举个职场例子:公司要竞标一个大项目,团队连续一周熬夜改方案,有人开玩笑说:“咱们这真是披袍擐甲啊,连咖啡机都超负荷运转了!”这里既点出了团队全力以赴的紧张感,又用咖啡机的细节让场景更鲜活。
为什么说它不只是“做准备”?很多人以为“披袍擐甲”就是简单准备,其实它暗含了“即将面对重大挑战”的意味。比如运动员赛前反复检查装备,表面看是整理护具,实际是在心理上给自己“上战场”的暗示。这种内外兼修的状态,才是成语的精髓。
生活化场景:新手妈妈把婴儿用品按使用频率分装在六个收纳盒里,丈夫见状打趣:“你这架势,比当年诸葛亮出征前点兵还讲究。”用轻松的方式把育儿准备和古代军事类比,既贴切又有画面感。
现代人还需要“全副武装”吗?在快节奏的今天,过度准备反而可能错失机会。我曾见过创业者花半年打磨“完美”商业计划书,结果市场风向早已改变。真正的“披袍擐甲”应该是:用80分准备抓住100分时机,留20分给临场应变——就像外卖骑手既要规划路线,也要随时应对突发路况。
反向使用案例:社区象棋比赛上,张大爷穿着跨栏背心就来了,对手却西装革履带着计时器。围观群众起哄:“老李你这是披袍擐甲打蚊子啊!”瞬间点破准备过度与实际情况的错位,幽默中藏着生活智慧。
下次遇到需要全力以赴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平衡之道:既要像战士一样重视准备,也要像探险家一样保持灵活。毕竟人生不是剧本杀,没有完全写定的剧情,但带着盔甲上路的人,总比赤手空拳多了几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