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ǒng shǒu chuí cháng
成语解释: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垂:垂衣裳。两手合抱在胸前端坐。形容统治者不做什么便使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帝王无为而治
繁体字形:拱手垂裳
英文翻译:Bowing hands and hanging clothes
拱:1.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拱手。2.环绕:拱卫。众星拱月。四山环拱的大湖。3.肢体弯曲成弧形:拱肩缩背。黑猫拱了拱腰。4.建筑物成弧形的:拱门。连拱坝。5.姓。6.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地等物体:用身子拱开了大门。猪用嘴拱地。一个小孩儿从人群里拱出去了。7.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苗儿拱出土了。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垂:1.耷(dā)拉下来:垂柳。2.留传:永垂不朽!3.将;快要:垂老。功败垂成。4.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念。垂询。
裳:[cháng]古指裙子。[shang]“衣裳”的“裳”。
“拱手垂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实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会议上,领导问谁愿意接手一个困难项目,老张明明有能力却低头不说话,只是把手揣在袖子里,一副“这事儿与我无关”的样子——这就是典型的“拱手垂裳”,形容人遇事不主动,反而袖手旁观。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袖手旁观’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带点消极意味,但“拱手垂裳”更强调肢体动作的刻意回避。比如古代官员遇到争议问题时装作整理衣襟、低头行礼,看似恭敬,实则是用肢体语言推卸责任。这种“用礼貌掩盖不作为”的行为,在职场或家庭矛盾中依然常见。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被动等待可能带来更大危机。比如北宋末年,面对金兵压境,某些大臣主张“以礼相待”,结果错失备战良机。这就像现在有人遇到工作难题,总想着“等领导安排”,反而让问题发酵到无法收拾。
我始终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打破“拱手垂裳”的思维惯性。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产品时,有个实习生主动提出优化方案,虽然当时她资历最浅,但正是这种不“垂裳”的态度,最终让项目提前两个月上线。机会往往藏在主动伸出的双手里,而不是揣在袖口中。
最后留个思考:当你看到同事为方案争得面红耳赤时,选择“拱手垂裳”保持中立,真的是最安全的策略吗?或许换个角度,适时表达观点反而能赢得尊重——毕竟,现代社会更欣赏“挽袖上阵”的实干者,而不是永远在整理衣冠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