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ǒng shǒu ér qǔ
成语解释: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指取来毫不费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
繁体字形:拱手而取
英文翻译:Hand in hand
拱:1.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拱手。2.环绕:拱卫。众星拱月。四山环拱的大湖。3.肢体弯曲成弧形:拱肩缩背。黑猫拱了拱腰。4.建筑物成弧形的:拱门。连拱坝。5.姓。6.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地等物体:用身子拱开了大门。猪用嘴拱地。一个小孩儿从人群里拱出去了。7.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苗儿拱出土了。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拱手而取”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耳熟,但它真的是成语吗?先别急,咱们不妨拆开看看。“拱手”是古代行礼的动作,表示恭敬或谦让;“而取”就是获取。合起来似乎指“轻松得到某样东西”。不过,你可能想问:这成语到底对不对?怎么用?
举个例子吧!比如有人考试前没复习,却因为题目简单拿了高分,可以说:“他这次考试简直是拱手而取。”但注意,这种用法其实更接近“轻而易举”或“唾手可得”。实际上,权威词典里并没有收录“拱手而取”,它更像是人们对类似含义成语的误用或改编。你可能会疑惑:那还能用吗?我的观点是,语言是活的,只要表达清晰、对方能懂,偶尔灵活使用也无妨。
再比如职场场景:公司竞标项目时,对手突然退出,老板感叹:“没想到这项目竟让我们拱手而取!”这里想表达“意外轻松获胜”,但更准确的表达应是“不战而胜”。可见,成语的准确性会影响表达效果。不过,若在朋友聊天时用“拱手而取”调侃运气好,反而带点幽默感。
为什么人们会混淆这类成语呢?或许因为口语中更注重“画面感”。“拱手”让人联想到不费力,而“取”直白易懂,组合起来自然流传。但如果你想严谨表达,还是建议用规范成语。毕竟,精准的语言能减少沟通成本,也能体现对文化的尊重。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查证,再决定用哪种表达。比如想形容“轻松获胜”,可以说“探囊取物”;想强调“毫无阻力”,可以用“如入无人之境”。语言就像工具箱,选对工具,表达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