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à
  • guān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à guān ér qù

成语解释:冠:官帽。指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弃官

繁体字形:掛冠而去

英文翻译:To hang one's hat

挂冠而去的意思

挂:1.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挂钟。把大衣挂在衣架上。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一轮明月挂在天上。2.(案件等)悬而未决;搁置:这个案子还挂着呢。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3.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电话先不要挂,等我查一下。4.指交换机接通电话,也指打电话:请你挂总务科。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5.钩:钉子把衣服挂住了。6.(内心)牵挂: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7.(物体表面)蒙上;糊着: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脸上挂着笑。8.登记:挂失。挂一个号。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挂四轮大车。十多挂鞭炮。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成语评论

挂冠而去”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辞职不干了”。比如有人不满公司制度,直接拍桌子走人,这算不算挂冠而去呢?严格来说不算,因为“冠”在古代指的是官帽,所以这词儿原本特指官员主动放弃职位。举个例子,《后汉书》里有个叫逢萌的人,看到朝廷腐败,直接把官帽一挂,跑到山里隐居去了——这就是典型的“挂冠而去”。

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人非要“挂冠”,而不是脱衣服或者摔东西?其实“冠”在古代象征身份和权力,摘下它等于公开宣告“我不玩了”,既表达了态度,又保留了体面。比如明代海瑞批评皇帝被贬,他若选择挂冠而去,可能比硬扛到底更能引发舆论支持,毕竟这种举动自带一种悲壮感。

放到今天来看,“挂冠而去”更像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选择。比如医生发现医院过度收费,宁可辞职也要守住医德;教师反对形式主义的考核,宁愿离开讲台。不过现实往往更复杂——去年有个新闻,某公务员因环保项目被叫停而辞职,网友夸他“有骨气”,但也有人提醒:留在体制内是不是能争取更多改变?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主动选择”。就像辞职创业的年轻人,表面看是放弃稳定,实则是把人生方向盘抓回自己手里。不过要注意,挂冠而去不该是冲动行为。东汉那个梅福,多次直言进谏不被采纳才挂冠,这种坚持后的离开,比单纯撂挑子更有力量。

当代职场中,“挂冠而去”有了新变种。有人把工牌往老板桌上一拍,转身开直播当网红;也有人默默交接三个月,给客户发完告别邮件才离开。哪种方式更好?其实关键不在形式,而在是否守住底线。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重点不是他怎么摘官帽,而是他清楚知道什么不能妥协。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你发现公司数据造假,是当场揭发然后挂冠而去,还是收集证据内部举报?前者痛快的像武侠片,后者更像现实版的破局之道。生活不像成语故事非黑即白,但“挂冠而去”至少提醒我们:有些原则,值得用行动来守护。

挂冠而去的造句

  1. 造句 他挂冠而去,选择了另一条全新道路,带着文人独有的气质、悟性和勤奋进入到全新的酒店事业当中。
  2. 造句 总之,他干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挂冠而去了!
  3. 造句 一旦侍中千秋之后,秦某便与高家再无瓜葛,届时挂冠而去,也不算对不住侍中的知遇之恩了……
  4. 造句 你如果哪日想像你师父一样做一个闲云野鹤,随时可以挂冠而去,朕绝不阻拦。
  5. 造句 两人俱是前隋时的进士,后天下纷乱便挂冠而去了,不过,现在好像是香满楼的幕后大老板!
  6. 造句 这使得大保时捷不得不挂冠而去。
  7. 造句 面对来自董事会的一片责难之声,壮志未酬的菲佛尔不得不挂冠而去。
  8. 造句 TNND,你既然又没品德,又没才能,自己都觉得不足以跟这些同僚同朝为官,那你干嘛还不挂冠而去,还赖在这里吹牛拍马做什么?真是恶心死了。
  9. 造句 祖先他刚开始还试图改变,却发现自己不仅无能为力,还受到往日伙伴的排挤,心灰意冷之下挂冠而去。
  10. 造句 但就在长安君因此准备上奏昭王,要给钱弘笑加封公爵高位和任命他为青龙军团副军团长时,钱弘笑却再次不知所终,挂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