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è
  • píng
  • zhī
  • zhì
  • shǒu
  • ji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è píng zhī zhì,shǒu bù jiǎ qì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英文翻译:Draw out the wisdom of the bottle and guard against false instruments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的意思

挈:1.举起;提起:提纲挈领。2.带;领:扶老挈幼。

瓶:瓶子;瓶儿:油瓶。药瓶儿。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守:1.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守卫。坚守阵地。2.遵循;遵守:守约。守信。守法。3.看守;守候:守门。守着病人。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5.古又同“狩(shòu)”。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器: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挈瓶之智,守不假器"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其实它讲的是个非常实用的道理。字面意思是说:提着水瓶的智慧,在于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也能保护好瓶子。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本讲守城要因地制宜,现在更多用来比喻做事要专注本分,不要舍近求远。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刚入职时总想着学各种"高大上"的技能,却连基本的报表制作都做不好。后来他明白"挈瓶之智"的道理,先把本职工作做到精通,反而获得了晋升机会。这就像提着水壶走路,与其到处找防洒装置,不如先学会稳稳握住把手。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说技多不压身吗?这和专注本职矛盾吗?其实关键在于阶段性的重点选择。就像厨师要先磨好刀功,画家要练好素描,任何领域都需要先建立稳固的基础能力。这并非反对学习新事物,而是强调在特定阶段要明确主次。

我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格外有现实意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常常被各种"神器工具""速成秘籍"分散注意力。就像有人为了健身买齐装备却从不锻炼,为学习囤积网课却从不观看。真正的智慧,往往在于把现有资源用到极致。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高效的人,他们不一定掌握最多技能,但都深谙"守不假器"的智慧。比如优秀教师能把普通粉笔写出艺术字,资深厨师能用家常食材做出珍馐美味。这种专注于提升核心能力的做法,往往比盲目追求工具创新更见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拒绝新事物。就像古人也会给水壶加个防烫手柄,但前提是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持壶技巧。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当基础能力足够扎实时,适当借助工具确实能锦上添花;但如果本末倒置,就会像捧着金碗要饭,白白浪费自身优势。

下次当你感觉事情做不好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缺工具方法,还是缺基本功?很多时候答案会指向后者。就像学书法,与其不断更换名贵毛笔,不如先沉下心来练好横竖撇捺。毕竟,真正的能力提升,往往始于对基础的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