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ān
  • yǔn
  • sh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uān qū yǔn shǒu

成语解释:捐躯:牺牲生命;殒:坠落。舍弃身躯,抛弃头颅。形容不惜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捐軀殞首

英文翻译:To die

捐躯殒首的意思

捐: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舍弃生命)。捐躯。2.捐助:捐献。捐钱。募捐。3.税收的一种名称:车捐。上了一笔捐。

躯:身体:身躯。七尺之躯。为国捐躯。

殒:丧失(生命);死亡:殒身。殒命。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成语评论

捐躯殒首”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里常看到主角为了保护同伴,明知危险却义无反顾冲进火场,这种“豁出命去”的行为,就可以用“捐躯殒首”来形容。不过,这种牺牲真的只存在于虚构故事里吗?

比如南宋名将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宁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明知反抗会丢掉性命,但依然选择用死亡捍卫气节,这就是“捐躯殒首”的现实写照。这时候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精神吗?其实,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医生在疫情中逆行支援,这些行为虽然未必需要牺牲生命,但内核同样是“为他人奉献”的勇气。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只能用在生死关头。比如有位老师为了给学生争取教育资源,连续三年自费跑遍山区调研,累到住院也坚持工作。旁人劝他别拼命,他却说:“比起山里孩子的未来,我这身子骨算什么?”你看,这种“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不是也符合“捐躯殒首”的精神内核?

有人可能会困惑:现在倡导珍爱生命,提倡这种牺牲精神是否矛盾?其实关键在于理解“价值选择”。就像保护珍稀动物的巡护员,他们清楚盗猎者的危险,但认为生态保护的价值高于个人安危——这种清醒的抉择,反而让“捐躯殒首”脱离了鲁莽的范畴,成为值得敬佩的担当。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更适合用来形容“超越利益的纯粹信念”。比如科学家为攻克技术难题耗尽毕生心血,运动员带着伤病冲击世界纪录,他们的坚持未必关乎生死,但同样闪耀着“将某件事看得比自身更重要”的光芒。这种精神,或许正是人类文明不断突破的重要推力。

下次看到这个词,不妨想想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凌晨扫街的环卫工、坚持义诊十年的老医生、自费做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为更重要的事全力以赴”的现代版“捐躯殒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