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成语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繁体字形:挿科打諢
英文翻译:make impromptu comic gestures and ramarks
插:1.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插秧。双峰插云。插翅难飞。把插销插上。2.中间加进去或加进中间去:插手。安插。插花地。插一句话。
科:1.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科目。文科。理科。专科。牙科。妇科。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处低,比股高):秘书科。财务科。总务处下面分三个科。3.科举考试,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科场。登科。开科取士。4.科班:坐科。出科。5.生物学中把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分为松科、杉科、柏科等,鸡形目分为雉科、松鸡科等。科以下为属。6.姓。7.法律条文:金科玉律。作奸犯科。8.判定(刑罚):科刑。科罪。科以罚金。9.古典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诨:开玩笑的话:打诨。诨名(外号)。
哎呦,你别说,插科打诨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比如老张开会时突然来一句:“这方案要是能落地,我当场表演倒立喝奶茶!”大伙儿噗嗤一笑,会议室里紧绷的气氛瞬间松了绑。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插科打诨不就是贫嘴吗?能有啥实际作用?”嘿,您可别小瞧了,这种恰到好处的幽默就像给齿轮抹润滑油,能让沟通更顺溜。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上周部门加班赶项目,小李抱着电脑哀嚎:“我感觉自己就像台死机的电脑——明明很努力,就是跑不动!”主管接茬道:“那给你插根内存条要不要?食堂夜宵的炸鸡管够!”您猜怎么着?这种插科打诨的互动不仅让大家重拾干劲,还意外碰撞出新点子。所以说啊,幽默感这事儿,关键时刻能当急救包使。
不过话说回来,插科打诨也得看场合。就像上周客户汇报时,小王突然蹦出句网络段子,结果冷场得能听见针掉地上。这时候问题来了:“怎么区分幽默和不合时宜的玩笑?”依我看呐,关键得读懂空气——好比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人。职场中的幽默就像调味料,得跟着主菜(正事儿)走才合适。
说实在的,我自个儿就吃过乱开玩笑的亏。有回跟甲方开会,我模仿脱口秀演员来了段即兴发挥,结果甲方爸爸的表情比生吞柠檬还精彩。后来才琢磨明白:插科打诨的精髓不在段子本身,而在让人接得住、笑得开。就像打乒乓球,得有人把球接回来才算成功互动。
最后唠叨两句个人见解。现在年轻人压力这么大,学会在合适场合来点幽默调剂,可比闷头硬扛强多了。不过切记别把插科打诨当万金油——该正经时还得正经,就像吃火锅不能光喝汤底,总得涮点实在菜才管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