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成语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斛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繁体字形:撒科打諢

英文翻译:introduce comic remarks in dialogue

撒科打诨的意思

撒:[sā]1.放开;张开:撒手。撒网。一撒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贬义):撒赖。撒酒疯。[sǎ]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撒种。年糕上撒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把碗端平,别撒了汤。3.姓。

科:1.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科目。文科。理科。专科。牙科。妇科。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处低,比股高):秘书科。财务科。总务处下面分三个科。3.科举考试,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科场。登科。开科取士。4.科班:坐科。出科。5.生物学中把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分为松科、杉科、柏科等,鸡形目分为雉科、松鸡科等。科以下为属。6.姓。7.法律条文:金科玉律。作奸犯科。8.判定(刑罚):科刑。科罪。科以罚金。9.古典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诨:开玩笑的话:打诨。诨名(外号)。

成语评论

撒科打诨”这个词,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原本是戏曲术语,指演员在表演中穿插搞笑桥段,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生活中用幽默化解尴尬或活跃气氛的行为。比如同事开会时突然说了句俏皮话,让大家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这就是典型的“撒科打诨”。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开玩笑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分寸感。比如在客户提案冷场时,项目经理小林指着投影仪说:“看来它比我们更紧张,脸都吓白了。”这种既不偏离主题又能调节情绪的调侃,既展现了专业度,又避免了低俗尴尬。

生活中哪些场合适合“撒科打诨”?家庭聚会就是个好例子。当亲戚追问表妹的婚恋状况时,她笑着举起茶杯:“您看这茶叶沉底了没?等它沉了我就带对象来。”这种回应既保护了隐私,又让长辈会心一笑。比起生硬拒绝,这种方式显然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有人担心幽默会不会显得不正经?其实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就像做菜放盐,太少则淡,太多则苦。朋友聚会时,阿杰看到有人把啤酒洒在裤子上,立刻掏出纸巾说:“你这‘液体牛仔裤’挺潮啊,能借我拍张照发朋友圈吗?”这种即兴反应既化解了尴尬,又不会让人觉得轻浮。

在我看来,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智慧。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很多交流变得扁平化,“撒科打诨”就像给文字对话加了个表情包,既传递信息又保留温度。但要注意场合差异——工作群里的幽默和闺蜜群的玩笑,分寸感截然不同。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老智慧总能找到新载体。

下次遇到棘手场合时,不妨试试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就像给气球扎个小孔慢慢放气,总比突然爆炸来得稳妥。毕竟生活不是剧本,但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最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