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uī shēn suì shǒu
成语解释:即粉身碎骨。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粉身碎骨
繁体字形:摧身碎首
英文翻译:Destroy one's head
摧:折断;破坏:摧折。摧毁。无坚不摧。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碎:1.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碗摔碎了。2.使碎:碎石机。碎尸万段。3.零星;不完整:碎布。琐碎。4.絮烦;唠叨:嘴太碎。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摧身碎首”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武侠小说里高手决战的场面?其实它原本的意思更偏向“身体被摧毁,头颅被粉碎”,常用来形容惨烈的牺牲或彻底的毁灭。比如历史书中可能会写:“敌将冲入阵中,誓要摧身碎首,以报国仇。”这里既突出了战斗的惨烈,也暗含了某种悲壮的决心。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血腥的成语,现代人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描述职场压力时:“连续熬夜三个月,感觉像在摧身碎首式地消耗自己。”虽然用了夸张手法,但能瞬间让人联想到身心透支的状态。不过要注意语境——用来形容具体伤害事件就不太合适了,容易引发误解。
再举个虚构故事的例子:探险队发现古墓里的碑文写着“擅入者摧身碎首”,瞬间让读者脊背发凉。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冲击力,又增添了神秘色彩。你会发现,只要调整使用场景,传统成语也能焕发新生命。
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库里的活化石。它们记录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比如用“摧身碎首”形容极端状态,其实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的深刻烙印。今天使用时不必拘泥原意,但要注意避免美化暴力,重点应放在精神层面的比喻上。
有趣的是,这类成语还能启发创作灵感。试想科幻小说里写:“星际战舰撞向黑洞的瞬间,宛如宇宙尺度的摧身碎首。”既保留了成语的张力,又拓展了想象空间。语言就是这样,旧瓶装新酒,越品越有滋味。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使用就像烹饪调料——适量提鲜,过量变味。了解“摧身碎首”的本意后,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增强表达力度,也要考虑听众的接受度。毕竟语言是活的,重要的是让沟通更生动,而不是制造理解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