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ěn
  • shēn
  • s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ěn shēn suì gǔ

成语解释: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成语出处: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

繁体字形: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be smashed to pieces

粉身碎骨的意思

粉:1.粉末:面粉。藕粉。花粉。把绿豆磨成粉。2.特指化妆用的粉末:香粉。涂脂抹粉。3.用淀粉制成的食品:凉粉。粉皮。4.特指粉条或粉丝:绿豆粉。菠菜炒粉。5.变成粉末:粉碎。粉身碎骨。石灰放得太久,已经粉了。6.粉刷:墙刚粉过。7.带着白粉的;白色的:粉蝶。粉连纸。8.粉红:粉色。粉牡丹。这块绸子是粉的。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碎:1.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碗摔碎了。2.使碎:碎石机。碎尸万段。3.零星;不完整:碎布。琐碎。4.絮烦;唠叨:嘴太碎。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粉身碎骨”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消防员冲进火场时,早就做好了粉身碎骨的心理准备,但他说只要多救一个人,这辈子就值了。”这里既描绘了职业的危险性,又突显了奉献精神。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为了重要目标甘愿承受最大代价的决心。

为什么会用“骨头碎裂”形容牺牲?其实这个成语诞生于冷兵器时代,古人用身体被碾成粉末的视觉冲击,比喻彻底毁灭的状态。比如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时,早已把粉身碎骨视为践行信念的必然结局。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更多出现在比喻场景。比如:“新药研发团队拼到凌晨三点,组长开玩笑说‘这次要是失败,咱们可真要粉身碎骨了’。”这里并非字面意义的伤亡,而是强调事情失败的严重后果,同时透露出破釜沉舟的团队氛围。

我发现年轻人现在用这个词时常带点幽默感。上周听到实习生对deadline吐槽:“今晚赶不出方案的话,甲方爸爸会让我粉身碎骨吧?”这种用法弱化了悲壮感,反而成为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出口。语言果然会随着时代产生微妙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粉身碎骨”和“肝脑涂地”都形容牺牲,但前者更侧重结果惨烈,后者强调过程尽心。就像登山者说“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登顶”时,说的是不计代价达成目标;而“为百姓肝脑涂地”则突出持续性的付出。

有读者可能会问:这种极端表达会不会显得夸张?其实关键在于使用场景。在描写历史人物或重大抉择时,这种成语能瞬间提升文字张力。但日常沟通中如果频繁使用,反而可能削弱语言的真诚度。就像做菜放盐,适量才能提鲜。

看着窗外快递员在暴雨中送货的身影,突然觉得每个平凡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粉身碎骨”。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那些为生活拼尽全力的模样,同样值得被看见。

粉身碎骨的造句

  1. 造句 战士们向班长发誓,为了完成任务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2. 造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 造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4. 造句 花草不愿粉身碎骨,您又何必强人所难?
  5. 造句 他情愿粉身碎骨,也不向敌人屈服。
  6. 造句 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7. 造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8. 造句 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
  9. 造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10. 造句 与历史背道而驰的人终会被历史的车轮压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