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ō bù zháo biān
成语解释:不着边际,接触不到实际问题
成语出处:林予《雁飞塞北》第16章:“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团长讲给俺老头子听的、摸不着边的事情,这就是出现在老头子眼前的真情实景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定语;指不着边际
繁体字形:摸不着邊
英文翻译:Can't touch the edge
摸: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摸了摸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2.用手探取:摸鱼。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张纸条来。3.试着了解;试着做:摸底。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4.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摸到床边开亮了灯。摸了半夜才到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zhuó]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4.着落:寻找无着。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zháo]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zhā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2.同“招3”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边:[biān]1.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2.边缘:海边。村边。田边。马路边儿。3.镶在或画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花边儿。金边儿。裙子下摆加个边儿。4.边界;边境:边疆。边防。戍边。5.界限:边际。一望无边。6.靠近物体的地方:旁边。身边。7.方面:双边会谈。这边那边都说好了。8.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冬至边上下了一场大雪。活到六十边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9.两个或几个“边”字分别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同时进行:边干边学。边收件,边打包,边托运。10.姓。[bian](边儿)方位词后缀:前边。里边。东边。左边。
说到“摸不着边”的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些抽象到让人犯迷糊的表达。比如“天马行空”这个词,字面意思是马儿在天上飞,实际却用来形容想法不切实际。为什么这类成语总让人觉得虚无缥缈?或许因为它们描述的往往是现实中难以触摸的状态。
举个具体例子:有人批评某位设计师的方案是“空中楼阁”。这时候问题来了——这成语明明在夸建筑精巧,怎么就成了贬义词?其实关键在于后半句“无根基”,暗示方案缺乏现实支撑。这种前半句赞美、后半句转折的结构,正是许多成语让人摸不着边的典型特征。
我们生活中其实常遇到类似场景。比如朋友说“这个计划简直是镜花水月”,你可能会疑惑:月亮和镜子的倒影不是很美吗?这时候需要结合语境理解——美好但触不可及。个人认为,这类成语就像思维滤镜,既能美化表达,又暗藏警示作用。
有趣的是,有些成语本身就在自相矛盾。“纸上谈兵”就是个典型例子。纸上的战术推演明明很认真,为什么反而被用来批评空谈?这背后藏着古人务实的思想:真正的能力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文化基因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判断标准。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类成语往往诞生在特定历史场景中。比如“刻舟求剑”的故事,现代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但在金属工具稀缺的古代,在船上刻记号确实是常见的标记方式。这种时代差异造成的理解鸿沟,反而让成语更显趣味性。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更直白的表达?试想若把“画饼充饥”替换成“虚假承诺”,虽然意思相近,却失去了画面感和警示效果。好的成语就像压缩包,用最简练的形式打包了故事、道理和情感。这种语言智慧,正是汉语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摸不着边”的成语反而展现出新的价值。当短视频用15秒讲完整个故事时,一个四字成语就能代替三分钟的解说。下次遇到难懂的成语,不妨先查查它的历史典故——那些看似荒诞的画面,往往藏着前人最接地气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