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cūn
  • hòu
  • zháo
  • d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

成语解释: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

繁体字形:前不巴邨,后不着店

英文翻译:No village in front, no store in the back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意思

前:1.方位词。在正面的(指空间,跟“后”相对):前门。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缩不前。3.方位词。次序靠近头里的(跟“后”相对):前排。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4.方位词。过去的;较早的(指时间,跟“后”相对):前天。从前。前几年。前功尽弃。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5.方位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前政务院。6.方位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7.方位词。未来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线;前方:支前。9.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紧贴:爬山虎巴在墙上。3.粘住:粥巴了锅了。4.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巴。5.挨着: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张开: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儿啦。7.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8.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9.姓。10.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bar。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压强就是1巴,合100000帕。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现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村:1.村庄,农民聚居的地方。也泛指小的居住区:乡村。工人新村。2.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娱乐与活动处所:度假村。亚运村。3.粗俗:村野。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zhuó]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4.着落:寻找无着。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zháo]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zhā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2.同“招3”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店:1.商店:商店。书店。零售店。2.旅店:客店。住店。

成语评论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开车行驶在荒无人烟的盘山公路上,油箱只剩最后半格油,手机信号显示“无服务”,前后五十公里内既没有加油站也没有旅馆。这时候,你大概率会脱口而出:“真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这个成语就像GPS定位般精准,瞬间让人理解进退维谷的窘迫。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迷路场景吗?”其实不然。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张就深有体会:拒绝父母安排的工作后,面试的六家公司都杳无音讯,存款却即将见底。这种事业发展的空窗期,不正是现代版“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既不能退回舒适区,又暂时找不到前进方向的状态,让这个诞生于农耕时代的成语在当代依然鲜活。

我发现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动态平衡。上周拜访的茶农老周就给我上了生动一课:春茶采摘季遭遇倒春寒,提前采摘要损失品质,等待回暖又可能错过最佳时机。但他没有困在焦虑中,反而在等待期研发新口味茶包,把“尴尬期”变成了“黄金准备期”。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进退两难,或许藏着破局的第三选择。

最近接触的创业者案例更印证了这点。当直播带货风口消退,有个团队既不愿跟风打价格战,又没找到新增长点。他们选择暂时退场,用三个月时间打磨农产品溯源系统,反而在品质消费赛道开辟出新天地。这就像在迷雾中行车,当看不清前后路标时,真正重要的或许不是急着找出口,而是点亮车灯看清眼前三米。

观察这些真实故事会发现,“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从来不是终点站。它更像人生旅途中的减速带,提醒我们暂停是为了校准方向,困境里往往藏着升级地图的隐藏任务。下次遇到类似处境时,不妨把焦虑电量转化为探索能量——毕竟没有永远荒凉的道路,只有尚未抵达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