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u
  • zhe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

成语解释: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这艄公好晦气!却不是‘偷鸡不着,反折了一把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有坏心的人

繁体字形:婾鶏不着蝕把米

英文翻译:Stealing chicken doesn't eat rice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意思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偷窃。2.瞒着人:偷听。3.苟且;敷衍:偷生。偷安。4.抽出(时间):忙里偷闲。偷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偷儿。6.“媮”,另音yú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zhuó]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4.着落:寻找无着。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zháo]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zhā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2.同“招3”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蚀:1.损伤;腐烂;亏耗:侵蚀。腐蚀。蚀本。2.同“食(shí)”。

把:[bǎ]1.用手握住:把舵。两手把着冲锋枪。2.从后面用手托起小孩儿两腿,让他大小便:把尿。3.把持;把揽:要信任群众,不要把一切工作都把着不放手。4.看守;把守:把大门。把住关口。5.紧靠:把墙角儿站着。把着胡同口儿有个小饭馆。6.约束住使不裂开:用铁叶子把住裂缝。7.给(gěi)8.车把:那辆车的把折(shé)了。9.把东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把。秫秸把。10.姓。11.“把”的宾语都是确定的。b)用“把”的句子,动词后边有附加成分或补语,或前边有“一”等特种状语。但在诗歌戏曲里可以不带:扭转身来把话讲。c)用“把”的句子,动词后头一般不带宾语,但有时带:把衣服撕了个口子。把这两封信贴上邮票发出去。d)用“把”的句子,有时候后面不说出具体的动作,这种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责怪或不满的场合:我把你个糊涂虫啊!e)近代汉语里“把”曾经有过“拿”的意思,现代方言里还有这种用法(“那个人不住地把眼睛看我”)。12.加在“百、千、万”和“里、丈、顷、斤、个”等量词后头,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前头不能再加数词):个把月。百把块钱。斤把重。13.指拜把子的关系:把兄。把嫂。[bà]1.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壶把儿。掸子把儿。2.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儿。梨把儿。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成语评论

偷鸡不着蚀把米”这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想偷懒抄同事的方案应付领导,结果被发现漏洞百出,不仅被要求重做,还丢了季度奖金。这不就是典型的“偷鸡不成反丢把米”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核心问题其实藏在“侥幸心理”里。比如有人为了省时间用劣质材料装修房子,结果墙面开裂返工多花三倍钱。这时候大家会恍然大悟:原来贪小便宜反而会吃大亏啊。

换个场景看职场。有次我见实习生为了表现自己,把团队成果说成个人功劳。结果领导仔细盘问时漏洞百出,反而暴露了不诚信。这种例子让我想到:与其走捷径,不如踏踏实实积累真本事。

有意思的是,这成语在商业决策中也常见。某奶茶店为抢市场疯狂打折,结果吸引的全是薅羊毛顾客,反而拖垮了正常运营。这让我想到个观点:有时候“精明算计”和“作茧自缚”真的只隔一层窗户纸。

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个理儿。比如邻居阿姨贪便宜买三无保健品,吃出问题住院花更多钱。这时候咱们要记住:天上掉的馅饼,多半挂着看不见的钩子。学会权衡风险与收益,才是真正的智慧。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造句

  1. 造句 幸亏自己用枪打伤了他,要不然,直接上来动手,只怕偷鸡不着蚀把米。
  2. 造句 结五行阵,放暗器的五人‘偷鸡不着蚀把米’。
  3. 造句 自己若是强行施展,很可能偷鸡不着蚀把米。
  4. 造句 可千万别偷鸡不着蚀把米,惹怒对方,让对方使出手段,把自己弄成婚宴上的一个菜肴。
  5. 造句 什么都没捞着还反倒弄到身受重伤,他实在可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6. 造句 娘的,偷鸡不着蚀把米!还好我没当出头鸟,算捡了个便宜,就不抓阄了!
  7. 造句 是以,偷鸡不着蚀把米,且受了一记内创的“白熊”。
  8. 造句 郑老大被抢了最后一个字,胸口中似乎突然被闷了一下,本想动摇对方的意志,没想到偷鸡不着蚀把米。
  9. 造句 这如同围了一圈的火把,很直接的提醒他们,今晚他们是偷鸡不着蚀把米,让人给包了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