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o huǒ jiā yóu
成语解释:犹言火上加油。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撩火加油
英文翻译:Stir up the fire
撩:[liáo]撩拨:撩逗。春色撩人。一番话撩得他动心了。[liāo]1.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撩起帘子。把头发撩上去。2.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加三等于五。功上加功。2.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加大。加强。加快。加速。加多。加急。加了一个人。3.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符号。加注解。4.“加”跟“加以”用法不同之点是“加”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5.姓。
油:1.指动物的脂肪和从植物、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牛油。花生油。石油。2.一种液体食品:酱油。3.用桐油、油漆等涂抹:窗、门油饰一新。4.被油弄脏:衣服油了。5.圆滑;不诚恳:油腔滑调。这人太油了。
“撩火加油”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故意挑起争端、激化矛盾的行为。比如同事之间因为工作分配起了摩擦,有人却在一旁煽风点火:“小王上次就少干活了,这次还这样,明显欺负你!”这种言论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像往火堆里倒汽油,让矛盾瞬间升级。
为什么人们会使用这个成语?核心在于警示我们:当矛盾已经存在时,任何不当言行都可能让局面失控。就像邻居因为停车位发生口角,如果围观者突然插嘴:“他上周还占过你家车位呢!”这种看似“打抱不平”的话,实际上是在已经冒烟的火星上吹气,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与“推波助澜”有微妙区别。前者强调主动制造矛盾,后者更多指顺势放大现有趋势。比如团队讨论方案时,有人刻意贬低他人建议:“这个方案去年就失败过,提的人是不是没做功课?”这就是典型的撩火加油,而如果是跟着多数人的反对意见继续补充负面案例,则更接近推波助澜。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正在扩展。网络评论区里常见这样的现象:当两方观点出现分歧时,总有人用夸张的对比或揭发黑历史的方式“加料”,结果把理性讨论变成人身攻击。不过换个角度看,适度的观点碰撞就像控制火候——既能激发思考,又要避免灼伤他人。
如何避免成为“撩火加油”的人?关键在于区分“指出问题”和“激化矛盾”的界限。就像看到朋友闹别扭,与其说“他上次也这样对你”,不如换成“你们各自的需求是什么”。前者像往火堆扔柴,后者像架起隔热板,虽然都需要直面问题,但处理方式决定了事态走向。
生活中难免遇到需要表态的场合,这时候不妨想想“火候控制三原则”:先确认事实全貌,再考虑表达方式,最后评估实际效果。毕竟,真正的沟通高手不是永远不点火,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添柴,什么时候该浇水,让思想的火花温暖人心而不是烧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