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zhī rú bīn
成语解释:敬:尊敬;宾:宾客。像对待宾客那样尊敬对方
成语出处: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尊敬对方
繁体字形:敬之如賓
英文翻译:Respect them as guests
敬:1.尊敬:敬重。敬爱。敬仰。致敬。肃然起敬。2.恭敬:敬请指教。敬谢不敏。3.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敬你一杯。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宾:1.客人(跟“主”相对):外宾。宾至如归。2.姓。
“敬之如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它传递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比如同事小王总会在会议中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即使对方是实习生,他也会点头回应:“你的观点很有启发性,我们可以再深入讨论。”这种态度让他成了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人。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客套吗?和真正的尊重有什么区别?”
其实,“敬之如宾”并非表面功夫。就像邻居张阿姨每天晨练时,都会把楼道里共享单车的把手擦干净再骑走。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别人借车时摸着干净把手,心情也会变好吧?”这个细节恰恰体现了成语的核心——把他人当作值得善待的客人,在细微处流露真诚关怀。
有趣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正在用新方式诠释这个成语。有个视频博主专门记录陌生人之间的暖心互动:雨天共享伞架旁多出的防水套,奶茶店柜台备着的应急充电线,这些小设计都藏着现代版的“敬之如宾”。当被问及“这样做不麻烦吗”,店主笑着说:“看见顾客不用狼狈翻包找充电宝时的笑容,值了。”
有人认为过分讲究礼节会显得生疏,我倒觉得关键在用心程度。就像夫妻相处,有人坚持每天早晨互道“今天也请多关照”,这仪式感背后是持续将对方视为独立个体的智慧。真正的情谊,既需要亲密无间的默契,也需要保持适度的珍视感,就像对待贵宾般不愿随意怠慢。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社区菜市场的鱼贩老李,总会用荷叶帮顾客包裹海鲜。他说:“塑料袋子闷着,鱼腥味沾到别人衣服多不好。”这种朴素的为他人着想,或许比隆重的待客礼仪更贴近“敬之如宾”的本质。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时,人际关系的齿轮就会运转得更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