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數米而炊
英文翻译:extreme poverty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炊:1.烧火做饭:炊具。炊烟。2.姓。
“数米而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一个特别实用的道理。比如,老张每次买菜都要把每根葱、每片菜叶数得清清楚楚,结果挑挑拣拣半小时,反而错过了最新鲜的排骨。这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过于计较细节反而会耽误大事?
其实,成语的本意是说“数着米粒做饭”,比喻做事太过纠结琐碎。比如公司开策划会时,小李总是纠结PPT字体颜色,却忽略了方案的核心逻辑,最后团队不得不加班返工。你看,过度关注细节就像戴着眼罩走路——方向对了,但路上全是坑。
有人可能会问:注重细节不是好事吗?当然!但关键在于平衡。就像装修房子时,选瓷砖花纹很重要,但如果为此和装修队吵了三天,导致工期延误,就得不偿失了。我的邻居王阿姨就吃过这个亏,她现在总说:“抓大放小才是真本事。”
现代职场里这种情况更常见。去年我们部门接了个急项目,组长却要求每个人把日报精确到分钟。结果大家天天忙着填表格,项目进度反而拖后腿。后来老板直接拍板:“又不是造火箭,先保证主干通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效率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较真,什么时候该放手。
说到底,“数米而炊”提醒我们的不是不要认真,而是要学会抓重点。就像吃火锅,底料调得再香,涮菜火候掌握不好照样白搭。下次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不妨先问自己:这个细节会影响全局80%的结果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可以适当松一松手里的“米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