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稱薪而爨,數米而炊
英文翻译:Make a meal with rice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秤”。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爨:1.烧火煮饭:分爨。分居异爨(旧时指弟兄分家过日子)。2.灶:执爨。3.姓。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炊:1.烧火做饭:炊具。炊烟。2.姓。
哎,说到“称薪而爨,数米而炊”这成语,可能有些人会挠头:“这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人做事过于抠细节,像烧饭前非得称柴火、数米粒一样,纠结到有点夸张。比如你朋友计划旅行,连每天喝几口水都要算清楚,这时候你就可以调侃他:“老兄,你这也太‘称薪而爨’了吧,放松点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古人会用这么具体的场景来比喻呢?(敲黑板!)其实啊,古代生活资源紧张,精打细算是生存刚需,但成语里的“称”和“数”明显是夸张手法,专门讽刺那些钻牛角尖的行为。比如现代职场里,有人为了PPT字体大小反复改20遍,反而耽误了项目进度,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不过话说回来,“计较细节”和“认真负责”的界限在哪儿?(好问题!)个人觉得啊,关键看结果。比如设计师调整配色是为了用户体验,这叫专业;但要是纠结咖啡杯放左边还是右边耽误了开会,那可就是本末倒置了。就像我二舅开餐馆,他能精准控制食材成本,但绝不会数着葱花给客人撒——这就是分清了主次嘛!
有趣的是,类似的成语还有“锱铢必较”“吹毛求疵”,不过“称薪而爨”更接地气,直接把厨房场景搬出来。你看咱们传统文化多有意思,连批评人都能说得这么生动。要我说啊,这成语放现在照样实用,毕竟谁身边还没几个“人形计算器”呢?
最后给个小建议:遇到“称薪而爨”的情况,不妨试试“二八法则”。重点抓那20%的关键事务,剩下80%的细节适当放手。就像做菜,火候和食材才是灵魂,至于香菜摆盘是3片还是4片——嘿,真没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