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mǐ ér chái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繁体字形:數米量柴
英文翻译:A few meters of firewood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柴: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4.姓。
“数米量柴”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描述一种精打细算的生活状态,但它究竟想表达什么?举个例子:张三刚毕业时工资微薄,每次买菜都要反复对比价格,连一根葱的钱也要算清楚。朋友调侃他“数米量柴”,他却笑着说:“现在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未来的底气。”这个场景既体现了成语的字面意思,也暗含了背后的无奈与坚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它更像一把双刃剑。比如李阿姨在社区里出了名的节俭,她会收集雨水浇花、把旧衣服改成收纳袋。邻居们起初觉得她“数米量柴”太计较,直到她将省下的钱捐给山区小学,大家才明白她的“计较”里藏着更大的格局。这说明同一个行为,在不同视角下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
现代生活中,“数米量柴”有了新内涵。以年轻人为例,有人用记账APP精确管理每笔开支,看似“斤斤计较”,实则是在为买房、创业积累资本。我曾见过一位自由职业者,他把每项收入按比例分配成生活费、学习基金和旅行储备金,这种“量柴式”规划反而让他比同龄人更快实现了环游世界的梦想。
从个人观察来看,过度“数米量柴”可能让人陷入琐碎焦虑,但适度的规划意识值得借鉴。就像种植盆栽,既不能放任疯长,也不该过度修剪。有个有趣的对比:老一辈人常因囤积塑料袋被说“数米量柴”,而环保主义者收集塑料袋却是践行可持续理念——关键区别在于行为背后的目标是否清晰。
如何在生活中合理运用这种思维?不妨试试“抓大放小”策略。比如家庭开支中,重点关注房贷、教育等大项规划,对日常咖啡奶茶的花销不必锱铢必较。毕竟人生不是数学题,留点弹性空间才能让“数米量柴”的智慧真正服务于生活质量,而不是束缚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