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yǐ jì yè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国语 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状语;指日夜不停
繁体字形:日以繼亱
英文翻译:day in and day out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日以继夜”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投入大量时间完成某件事的状态。比如:“科研团队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日以继夜地实验、记录数据,终于在三周后取得突破。”这种场景下,成语传递的不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一种专注与坚持的信念。
有人可能会问:“日以继夜和夜以继日有区别吗?”其实两者常被混用,但细微差别在于语境侧重。比如创业者说“我们夜以继日筹备新品发布会”,更突出从夜晚延续到白天的连贯性;而“救援队日以继夜搜寻失联者”则强调白天黑夜循环往复的过程。日常使用中无需刻意区分,但文学创作时可根据节奏选择更贴切的表达。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这个成语只能用于褒义场景吗?”并非如此。比如小说中描写:“他日以继夜地沉迷游戏,眼里布满血丝却不愿停下”,这里反而带有批评意味。关键在于上下文赋予的情感色彩——它像一把尺子,能量出坚持的厚度,也能照见执念的偏颇。
我曾观察过凌晨三点的写字楼,灯火通明的窗户后是程序员日以继夜调试代码的身影。这种状态在现代职场并不少见,但值得思考的是:当“持续燃烧”成为某种勋章,我们是否忽略了效率与健康的平衡?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像农耕时代遵循节气那样,在冲刺与休整间找到自然节律。
下次听到“日以继夜”这个词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件事是否值得投入如此强度?”比如急诊科医生抢救生命、作家临近截稿日赶稿,这些场景的紧迫性确实需要突破常规时间分配。但若是为琐碎事务长期透支精力,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优先级。时间管理如同烹饪,猛火快炒与文火慢炖各有妙用。
未来随着远程办公普及,时间界限或许会更加模糊。但人类生理时钟始终遵循自然规律,“日以继夜”背后的核心价值,终究是对目标的笃定与对价值的认可。当新技术改变工作方式时,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可能会衍生出更丰富的解读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