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rì yǐ sì
成语解释: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六:“前者村仆还,承书约在月末相过,计日以俟,未遂一见,岂以雨故愆期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繁体字形:計日以俟
英文翻译:Count the days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俟:[sì]等待:俟机出击。一俟安排停当,即行起程。[qí]见〔万(mò)俟〕
“计日以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一位刚提交留学申请的学生,每天翻看日历,数着学校发录取通知的截止日期,嘴里念叨“再等两周就有结果了”——这就是典型的“计日以俟”。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躺平,而是带着明确时间节点的期盼。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等待和普通等待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计日”这个动作。当医生说“三周后复查”,创业者计算产品上线倒计时,或者新婚夫妇标记蜜月旅行日期,他们都在用具体的时间单位丈量期待。这种具象化的过程,反而能缓解未知带来的焦虑。
最近遇到个有趣的例子。小区快递柜升级期间,邻居王叔每天晚饭后都要背着手去看施工进度。昨天他指着公告栏说:“工程队写的‘预计8月25日启用’,这日子我拿红笔圈了三次。”说着掏出手机,锁屏壁纸赫然是手写的“距快递柜重启还有7天”。这种略带仪式感的等待,让寻常小事也变得充满生机。
有意思的是,现代科技正在改变“计日以俟”的方式。以前人们撕日历、划道道,现在用手机倒计时APP,还能设置提醒铃声。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那种望眼欲穿的心情始终如一。就像追剧时盯着更新日历,或者春运前盯着放票日期,数字化时代的人们依然在重复着古老的等待智慧。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这个成语的价值。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即时满足”,能够静心“计日以俟”反而成了稀缺能力。就像种花人清楚记得每粒种子破土的时间,马拉松跑者精确计算每个补给点的距离,这种带着时间刻度的期待,本身就是在培养对生活的掌控感。
下次当你为孩子记录生日倒计时,或者为重要会议做时间规划时,不妨把这种等待看作生命中的刻度尺。每个被计算的日子,都在悄悄编织着未来的模样。而真正值得期待的事物,往往就在认真等待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它应有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