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yǐ wéi cháng
成语解释: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辨惑》:“不然则予之耽寝,日以为常,记者语简而不尽其详,亦不可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繁体字形:日以為常
英文翻译:be accustomed to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日以为常”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它和“习以为常”意思相近,都指长期重复某件事后变得自然。比如有人每天熬夜追剧,朋友劝他注意身体,他却摆摆手说:“早就日以为常了,不熬反而睡不着。”这时候,“日以为常”既描述了习惯的力量,也暗含了“明知不健康却难改变”的无奈。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日以为常”的状态?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小张刚入职时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准备材料,三个月后领导突然要求大家提前一小时到岗。当同事抱怨时,小张却说:“提前上班日以为常了,反而觉得多出半小时能喝杯咖啡。”这里既展现了适应性的积极面,也提醒我们:习惯可能让人模糊了合理性的边界。
生活中哪些“日以为常”需要警惕?邻居王阿姨每天帮读大学的儿子整理书包,儿子抗议时她总说:“帮你收东西日以为常了,不收拾反而心慌。”这种“以爱为名”的过度照顾,反而阻碍了孩子的独立能力成长。可见,有些习惯需要定期审视——它究竟是在服务我们,还是我们在服务习惯?
转换视角看,这个成语也能带来启发。比如坚持健身的人会说:“运动日以为常后,反而成了减压方式。”这说明重复性本身具有两面性:当我们将有价值的事转化为习惯,就能减少意志力的消耗。关键在于主动选择让什么成为“日以为常”,而不是被惯性推着走。
有个有趣的发现:很多人手机不离手的“日以为常”,在二十年前还是科幻情节。这说明社会环境在重塑我们的习惯标准。或许再过十年,“每天使用AI助手”也会变得日以为常。习惯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但保持觉察力,才能让我们在时代浪潮中既顺势而为,又不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