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ūn
  • x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ūn mí bù xǐng

成语解释: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省人事

繁体字形:昬迷不醒

英文翻译:in

昏迷不醒的意思

昏: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昏。2.黑暗;模糊:昏暗。昏黄。昏花。天昏地暗。3.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昏庸。昏头昏脑。4.又同“”。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醒:1.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2.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常态:酒醉未醒。他醒过来了。3.觉悟:猛醒。醒悟。4.使看得清楚:醒目。

成语评论

说到“昏迷不醒”,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或许是一间病房里监测仪器的滴滴声,或是小说中角色遭遇意外后的生死时刻。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长时间失去意识”,但它的用法远不止描述生理状态。

举个真实案例:医生对家属说:“患者脑部受创后昏迷不醒已经三天,现在需要密切观察脑水肿变化。”这里的成语精准传递了病情的严重性。不过有趣的是,人们也会用这个词形容“对问题毫无察觉”的状态。比如同事熬夜赶工时说:“昨晚改方案改到昏迷不醒,完全没注意手机消息”——这种生活化的挪用反而让成语焕发新意。

思考题:为什么“昏迷不醒”能同时描述生理和心理状态?或许因为人类认知中存在“意识模糊”的共通体验。就像我们常说的“信息过载导致大脑宕机”,这种跨领域的比喻让成语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在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某部科幻小说这样写道:“整个城市仿佛陷入昏迷不醒的电子梦境,霓虹灯光在雨幕中扭曲成数据流的形状。”这里既描绘了赛博朋克风格的都市夜景,又暗喻着人类被科技异化的生存状态。

个人观察:现代人使用成语时越来越倾向解构重组。有次听到学生调侃:“我的支付宝余额昏迷不醒很久了”,这种幽默化表达反而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距离。语言就像活水,总是在流动中保持生机。

最后看个职场场景:项目经理指着停滞的进度表说:“这个环节卡住两周了,就像昏迷不醒的病人,必须找到刺激苏醒的关键点。”将抽象的工作瓶颈转化为具象画面,或许正是成语在沟通中的独特价值。

昏迷不醒的造句

  1. 造句 弟弟发了高烧,一个下午都是昏迷不醒。
  2. 造句 母亲入院后,一直昏迷不醒,子女几个床前守候,坐不窥堂,不敢离开一步。
  3. 造句 救护车还没停稳,护士们就迫不及待地抬着昏迷不醒的老爷爷向医院急诊室奔去。
  4. 造句 她昏迷不醒已经好几天了,大家都很为她担心。
  5. 造句 两个月的昏迷不醒,14次手术,36次输血,13次等离子治疗,经历了所有这些之后,我足足瘦下100磅,必须前往巴尔的摩市的恢复中心。
  6. 造句 萨普特和约瑟夫把昏迷不醒的国王抬到地下室去.
  7. 造句 克莱尔.查德威克说:“当时我用手抱着他的头,他昏迷不醒,嘴里流着血,翻着白眼。”。
  8. 造句 其血液内每分升含有416毫克酒精,这足以使她昏迷不醒,抑制其呼吸系统。
  9. 造句 于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数日,然后起来办理王的事务。我因这异象惊奇,却无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10. 造句 一个发高烧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钱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