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gu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 bù zhī guī

成语解释: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成语出处: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矛盾自相,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改过

繁体字形:迷不知歸

英文翻译:I don 't know where to go

迷不知归的意思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成语评论

迷不知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迷失方向却不知回头”的状态。比如有人沉迷游戏到凌晨三点,父母劝他休息,他却摆摆手说“再玩一局”——这就是典型的迷不知归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隧道效应”:当人过度专注某件事时,会像在隧道里开车一样,只盯着前方光亮,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就像熬夜刷短视频的人,明明眼睛发酸,却总想着“再看最后一个”。

有个真实案例:朋友小王痴迷炒股,把买房首付都投了进去。当K线图开始下跌时,他反而加倍投入,结果亏损扩大了三倍。事后他说:“当时总觉得马上就能翻本,像被什么推着走”。这种“不甘心止损”的心态,正是迷不知归的生动写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招?有个简单方法:当你连续三次用“等到...就...”造句时(比如“等到回本就收手”“等到通关就睡觉”),就该警惕了。这就像在沙漠里追海市蜃楼,跑得越远反而离绿洲越远。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加剧了这种现象。我们每天要处理300+条推送通知,就像同时打开十个水龙头接水,最后哪个桶都接不满。不妨试试“数字斋戒”:每周选半天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你会突然发现,阳台上那盆许久未浇的绿萝,叶子已经悄悄转向了阳光的方向。

有数据显示,85%的后悔决定发生在深夜11点后。下次感觉停不下来时,不妨起身去洗把冷水脸。皮肤接触水流的瞬间,往往能让人从迷途中清醒——毕竟人生不是单行道,调转方向永远比硬闯死胡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