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mí bù wù

成语解释: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成语出处:唐·元稹《拓村镇州制》:“如王迁凑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遂迷不寤

英文翻译:Never know what to do

遂迷不寤的意思

遂:[suì]1.顺心;称意:遂心。遂愿。2.成功:百事乃遂。阴谋未遂。3.文言连词。于是:书既发,遂举兵。[suí]义同“遂(suì)”。用于“半身不遂”。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寤:1.睡醒。2.同“”。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遂迷不寤”这个成语吗?它的意思是“一路走到黑却始终不醒悟”,用来形容人固执地坚持错误而不愿改变。比如有人明明知道熬夜伤身,却日复一日刷手机到凌晨两点,朋友劝他早睡,他却说:“我习惯了,改不了。”这种明知问题存在却拒绝调整的状态,正是典型的“遂迷不寤”。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呢?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与认知失调有关——当我们的行为与认知产生矛盾时,有些人会选择强化原有信念来缓解矛盾。就像那位熬夜者,与其承认自己意志力薄弱,不如说服自己“偶尔熬夜没关系”,这种自我合理化的过程反而让人越陷越深。

看看现实中的例子:小明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从班级前十跌到倒数第五。老师建议他控制游戏时间,他却坚持“我打游戏也能当主播赚钱”。三个月后,他的账号因违规被封禁,这才哭着说:“早知道该听劝的。”这个故事里,小明既错过了学业提升期,也没实现游戏变现的幻想,正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真实写照。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困境呢?我的观察是:定期给自己设置“反思窗口期”特别重要。比如每周末花半小时复盘本周决策,像公司开项目总结会那样客观评估得失。去年我见过一位创业者,他坚持用错误模式经营餐馆八个月,直到把积蓄亏光才承认选址失误。如果他能每月做次经营分析,或许能提早发现问题。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有了新解读。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遂迷不寤”,他们更愿意接受“试错-迭代”的成长模式。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发现bug就立即修改,而不是固执地认为“我的逻辑绝对正确”。这种灵活调整的态度,或许正是破解“遂迷不寤”魔咒的钥匙。

生活中处处都有选择的分岔路。有人选择在迷雾中执着前行,有人愿意停下来辨别方向。就像登山时遇到岔路口,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坚持走某条路,而在于敢于承认“我可能走错了”。毕竟,方向调整永远比盲目坚持更有价值——这大概就是“遂迷不寤”给现代人最重要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