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ǔ tiān zā dì

成语解释:满天遍地,普天下。

成语出处: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普天帀地

英文翻译:All over the world

普天匝地的意思

普:1.普遍;全面:普选。普查。普照。普天同庆。2.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匝:1.;圈:绕树三匝,无枝可依。2.环绕:清渠匝庭堂。3.遍;满:匝地。匝月(满一个月)。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普天匝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气势,但到底怎么用才合适呢?举个例子:春节期间的高铁站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有人感叹道:“这返乡的人潮真是普天匝地啊!”——这里既表达了场面的宏大,又带点幽默的夸张,形容人潮几乎覆盖了目之所及的所有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是不是只能用来形容人多的场景?”其实不然。比如描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乌云压城,雷声普天匝地地翻滚而来”,这里用声音和天气的压迫感替代了视觉上的覆盖,反而让画面更有张力。成语的妙处就在于灵活,关键要抓住“广泛覆盖”这个核心。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想象一下直播带货的现场:“李佳琦一开播,弹幕就像流星雨似的普天匝地刷过屏幕”,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成语本身的文学韵味。不过要注意,使用时别强行堆砌,比如“外卖小哥普天匝地送餐”就显得刻意,换成“穿街走巷”反而更贴切。

有个有趣的现象:老一辈人用“普天匝地”多指自然景象,年轻人却爱用在社交媒体场景。这反映出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也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命。我常想,如果我们用“核酸检测点普天匝地”来形容2022年的某个瞬间,未来的人会不会通过这个成语触摸到当下的时代印记?

最后抛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用这个词了?或许因为它自带古典气质,和快节奏的现代汉语有点“违和”。但就像旗袍改良后走上时装周,老成语也能找到新舞台。下次写文章时,不妨在描述铺天盖地的樱花雨或双十一快递堆时,试试这个沧海遗珠般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