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ài mèi bù míng
成语解释: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地愧悔无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繁体字形:曖昧不明
英文翻译:ambiguous
暧:昏暗,不明朗。
昧:1.糊涂;不明白:蒙昧。愚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2.隐藏:拾金不昧。昧良心。3.昏暗:幽昧。4.冒犯;冒昧:昧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暧昧不明”这个成语,你懂的,它就像雾里看花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张三说“下周可能约你吃饭”,结果等到下个月都没动静——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活脱脱就是“暧昧不明”的典型操作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暧昧不明和委婉表达有啥区别呢?”(敲黑板)重点来啦!委婉是给台阶下,比如“今天口红颜色挺特别”代替“你牙缝有菜叶”;而暧昧不明就像把答案藏在俄罗斯套娃里,压根没打算让人搞明白。最近隔壁老王说“公司调整要看市场情况”,三个月过去了,大伙儿还在猜这是要裁员还是涨薪呢。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中还真离不开这种表达。上周我闺蜜收到告白短信写着“感觉和你相处挺舒服的”,好家伙,这到底是心动信号还是纯友谊认证?要我说啊,现在连奶茶店都学会这招了——新品叫“朦胧之恋”,鬼知道里头是杨枝甘露还是珍珠奶茶。
在职场里这招更是被玩出花。有次领导开会说“这个方案需要更多维度思考”,结果全组人琢磨了三天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没想清楚方向。不过话说回来,适当留白确实能避免尴尬,就像我家楼下早餐店贴的告示:“营业时间随老板心情浮动”,反而成了网红打卡点。
其实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辨别暧昧不明的信号特别重要。就像玩密室逃脱,关键线索往往藏在模糊提示里。但咱也不能总当谜语人不是?下次遇到“改天再说”“看情况而定”这种话,不妨笑着反问:“您这改天是猴年马月啊?”保准能让对方露出会心一笑。
说到底,语言就像调色板,清晰表达是基础色,暧昧不明就像泼墨效果——用得好是艺术,用过头就成抽象派了。各位看官觉得呢?下次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是准备接招拆招,还是自己也来段即兴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