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yè wú zhī
成语解释:黑夜无人知晓。
成语出处:《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暗中做事,无人知道
繁体字形:暮亱無知
英文翻译:Ignorance at night
暮:1.傍晚:暮色。朝三暮四。2.(时间)将尽;晚:暮春。暮年。天寒岁暮。3.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暮夜无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它其实和咱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有人偷偷把公司打印纸拿回家,心想“反正没人看见”,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暮夜无知”——以为天黑没人知道,结果监控摄像头全给拍下来了。这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说东汉官员杨震拒收黄金时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把送礼人怼得哑口无言。
为什么现代人还要在乎这个老典故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考试时瞄了眼同桌的卷子,觉得监考老师没注意。可后来成绩出来,两人错得一模一样。你看,这不就是“暮夜无知”的翻版吗?我们常以为某些小动作神不知鬼不觉,却忽略了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大数据,更别说内心的道德警报器了。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科技这么发达,是不是“暮夜无人处”根本不存在了?我倒觉得恰恰相反。现在大家更需要在没人监督时守住底线,就像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没人盯着照样认真干活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信任。这种自觉性,才是对抗“暮夜无知”的最佳武器。
有个有趣的现象:外卖小哥冒雨送餐,主动把洒了的奶茶钱赔给顾客;网红直播间里,主播坚持把滤镜开到最小。这些看似“傻气”的选择,其实都在打破“暮夜无知”的魔咒。他们明白,真正的观众不是摄像头,而是自己的良心。这种选择困难吗?当然!但正是这些细微处的坚持,让诚信变得具体可感。
最近看新闻,有家24小时便利店从不锁门,全凭顾客自觉扫码付款。三年下来,实际收款率竟达到98%。这个现代版“暮夜无知”实验,让我想起杨震那句老话。或许,当我们在黑暗中也能选择光明,那份坦荡本身就是最亮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