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ěng rán wú zhī
成语解释: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情
繁体字形:懵然無知
英文翻译:Ignorant
懵:懵懂:~然无知。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生活中,"懵然无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完全不了解的状态。比如小张上班路上刷手机,突然被同事问起今天要交的报表,他一脸茫然:"啊?不是下周才截止吗?"这时候同事才意识到,原来邮件里的截止日期调整通知,小张压根没注意看。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呢?核心问题在于:信息接收的主动性差异。就像网购时只看商品图不看参数说明,收到货才发现尺寸不符。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决定着我们是"了然于胸"还是"懵然无知"。
最近朋友聚会时,李姐提到孩子学校要组织科技馆参观,其他家长都在讨论分组安排,她却疑惑地问:"什么参观?通知不是下周发吗?"原来班级群的公告早在一周前就发布了。这个例子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反而容易让人产生筛选疲劳,就像站在洒水车喷出的水幕里,反而更难看清具体的水珠。
个人认为,"懵然无知"不完全是坏事。就像第一次去菜市场的大爷,虽然对电子支付操作流程毫无头绪,但这份"空白"反而促使他主动询问摊主,最终学会了扫码支付。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把每次"不知道"都当作认知升级的起点。
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实习生小王盯着电脑抓耳挠腮,主管过来查看时发现,他完全没注意到表格里的自动计算公式。这时候主管递给他一本操作手册,笑着说:"试试第三章的快捷功能?"两周后,小王已经能熟练运用各种表格技巧。这个转变说明,"懵然无知"的状态往往只是暂时的,就像清晨的雾气,太阳升起后自然会消散。
下次当发现自己处于信息盲区时,不妨把它当作探索新领域的契机。就像打开导航软件时弹出的"发现周边新景点"提示,那些我们原本不知道的事物里,可能正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重要的是培养持续关注的习惯,就像定期清理眼镜上的雾气,保持认知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