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q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ū jìn qí qiǎo

成语解释:曲:委婉细致。曲折而委婉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表达能力强

繁体字形:麯儘其巧

英文翻译:To make the most of one's skill

曲尽其巧的意思

曲:[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成语评论

曲尽其巧”这个词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形容人做事细致周到,把能想到的技巧都用上了。比如一位老木匠做一把椅子,不仅要榫卯严丝合缝,连椅背雕花的角度都要反复调整——这就叫“曲尽其巧”。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大家都追求效率,‘曲尽其巧’是不是过时了?”其实恰恰相反。你看那些网红奶茶店,表面卖的是奶茶,暗地里却在杯套设计、吸管形状甚至门店音乐上花足心思。这种“卷细节”的操作,不正是现代版的“曲尽其巧”吗?

我见过一位苏绣师傅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她绣一幅双面猫,正面是阳光下打盹的橘猫,翻过来却是月光下睁眼的黑猫。为了做到双面异色还不透线,她试验了三十多种针法,连猫胡须的弧度都用放大镜校准。这种近乎“强迫症”的执着,反而让传统手艺焕发了新生机。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年轻人更习惯“短平快”的做事方式。就像做PPT,模板一套、数据一填就完事。但真要打动客户,还是得学学手机发布会那些“彩蛋设计”——比如在电池图标里藏个笑脸,或者在关机动画加段隐藏音效。这些小心思看着不起眼,却能让人记住“这活儿做得真讲究”。

有个有趣的对比:同样是做番茄炒蛋,有人五分钟搞定,有人非要挑最红的番茄,把蛋液打得像绸缎一样滑。你说哪种更好?其实要看场合。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愿意在细节上“较真”的人,往往能在平凡事里找到不平凡的成就感。

科技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某工程师为了优化手机触控灵敏度,专门设计了能识别不同指甲长度的算法。这种看似“多余”的细节打磨,反而让产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时候,“曲尽其巧”不是刻意炫技,而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

我总觉得,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个生活智慧:在标准化生产的时代,那些愿意为细节多花三分心思的人,反而能创造出机器替代不了的价值。就像手写信永远不会被电子邮件取代一样,带着温度的精细感,永远是打动人的秘密武器。

下次遇到需要“差不多就行”的选择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里有没有可能“曲尽其巧”?也许只是多花十分钟调整排版,或是多试两种配色方案,结果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毕竟,生活的质感,往往藏在那些“本可以不做,但做了真好”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