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jìn qí miào
成语解释: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成语出处: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繁体字形:麯儘其玅
英文翻译:express the subtlety tactfully and finely
曲:[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妙:1.好;美妙:妙品。妙境。妙不可言。这个办法真妙。2.神奇;巧妙;奥妙:妙计。妙策。妙用。妙算。妙诀。妙手回春。莫名其妙。3.姓。
“曲尽其妙”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对?比如一个钢琴家在演奏时,手指轻触琴键,时而激昂如暴雨,时而温柔如春风,观众仿佛被带入不同的情绪世界。这时候可以说:“他的演奏曲尽其妙,每个音符都藏着故事。”
有人可能会问:“曲尽其妙”重点在哪儿?其实,它强调的是通过细腻的表达或技巧,把一件事物的精妙之处完全展现出来。比如一位老师讲解数学题,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把抽象的公式讲得连小学生都能听懂。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还能这么解!”——这不正是“曲尽其妙”的生动体现吗?
换个场景想想:作家描写人物时,不直接说“她很悲伤”,而是写“她捧着凉透的茶杯,看着窗台上枯萎的茉莉花”。这种笔法让读者自己体会情绪,恰似“曲尽其妙”的要义:不用蛮力,靠巧劲直达本质。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就像传统工匠雕刻木雕,看似随意的几刀,实则每道纹路都暗藏匠心。现代人追求“快节奏”,但有些美好恰恰需要“曲尽其妙”的耐心打磨。
再举个反例:有人做工作汇报,把20页数据原封不动念完,听众昏昏欲睡。换成另一个同事,挑三组对比数据,配合动态图表讲解,立即让全场get到关键信息。后者才是真正做到了“曲尽其妙”,把复杂信息嚼碎了喂给听众。
下次看到画师在宣纸上晕染水墨,或是程序员用简洁代码解决复杂问题,不妨在心里默念:“真是曲尽其妙!”生活中处处藏着这样的智慧闪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