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 xuè wéi méng
成语解释:古代参加盟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成语出处:唐 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歃血為盟
英文翻译:an old chinese practice
歃:用嘴吸取。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盟:1.宣誓缔约:会盟。海誓山盟。2.发(誓):盟一个誓。3.旧时结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团体与团体、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工农联盟。军事同盟。5.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歃血为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它其实描述的是古人结盟时的一种仪式——用牲畜的血涂抹嘴唇或滴入酒中,表示用生命担保约定的神圣性。比如《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时,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歃血”,但这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本质上和歃血为盟的精神是一致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非要用血来立誓?”其实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缺乏法律约束的年代,人们需要用一种震撼的方式表达决心。血液被视为生命的象征,用血立约相当于把性命押在承诺上,既能震慑背信者,也能强化参与者的责任感。
现代社会虽然不再需要歃血这种形式,但类似的精神依然存在。比如商业合作中的合同签署仪式,或是朋友间击掌为誓的动作,本质上都是通过特定行为强化信任。有个有趣的例子:某创业团队在达成战略合作时,特意用红墨水在协议上按下手印,负责人笑称这是“现代版歃血为盟”。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种古老的仪式真的有用吗?”从心理学角度看,仪式感确实能增强承诺的约束力。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的研究表明,参与仪式的人对承诺的重视程度会提高30%以上。就像婚礼上的交换戒指,看似形式化的动作,却能让人更严肃地对待婚姻关系。
我个人认为,歃血为盟背后的核心诉求从未过时——人们始终渴望用可见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诚意。只是随着文明发展,我们用更文明、更安全的方式替代了原始行为。比如现在企业常说的“签字画押”,本质上也是用书面形式固化承诺,这和古人抹血立约的目的异曲同工。
下次看到有人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决心时,不必觉得奇怪。无论是古代的血酒,还是现代的电子签约,本质上都是人类在不同时代寻找信任支点的尝试。就像《权力的游戏》中守夜人的誓言,形式会变,但“我将坚守岗位,至死方休”的承诺内核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