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r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shēng róng rǔ

成语解释:指死亡,生存,荣耀,耻辱。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论威》:“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处世观

繁体字形:死生榮辱

英文翻译:Life and death

死生荣辱的意思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荣:1.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本固枝荣。2.兴盛:繁荣。3.光荣(跟“辱”相对):荣誉。荣耀。虚荣。荣获冠军。4.姓。

辱:1.耻辱(跟“荣”相对):羞辱。屈辱。奇耻大辱。2.使受耻辱;侮辱:折辱。辱骂。丧权辱国。3.玷辱:辱没。辱命。4.谦辞,表示承蒙:辱临。辱承指教。

成语评论

死生荣辱”这个词组听起来挺沉重,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比如成语“舍生取义”,讲的是为了道义宁可牺牲生命。战国时期的荆轲刺杀秦王前曾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明知必死仍要行动的选择,背后就是“舍生取义”的精神。但普通人需要做到这种程度吗?其实,现代社会中的“义”更多体现在坚持原则,比如举报贪腐、保护弱者,这同样是“舍生取义”的变体。

再来看“荣辱”相关的成语。比如“忍辱负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典型。他给吴王当马夫、尝粪便,表面低声下气,实则暗中积蓄力量。有人问:“丢面子的事怎么能忍?”其实“辱”分两种:伤害尊严的“小辱”和关乎大局的“大辱”。勾践忍受的是后者,因为他清楚目标比暂时的羞辱更重要。这种智慧在职场中也适用——被客户无理指责时,冷静处理反而能赢得尊重。

有个成语叫“生荣死哀”,说的是活着时荣耀,死后被人怀念。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却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他生前不算风光,但千年后仍被尊为“诗圣”。这提醒我们:真正的“荣”未必是当下的掌声,而是对他人产生的持久价值。就像现在很多人做公益不留名,反而比高调作秀更值得敬佩。

关于“死生”的辩证关系,《庄子》里有个有趣的说法:“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认为生死就像昼夜交替般自然。这个观点放在今天依然有启发:过度恐惧死亡会让人束手束脚,而完全漠视生命又显得冷漠。或许最好的状态是像登山者那样——认真系好安全绳(重视生),但依然享受攀登的过程(看淡死)。

个人认为,现代人讨论“死生荣辱”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用“躺平”逃避压力,要么用“内卷”过度消耗自己。其实不妨学学竹子——风大时弯而不折(对应忍辱),风停后重新挺直(对应守荣)。毕竟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在灰度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最后看“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同事升职你不嫉妒,项目失败你不气馁,这种稳定心态反而能帮你走得更远。就像冲浪者不会抱怨浪大浪小,而是专注调整姿势——毕竟潮起潮落不由人,但如何站立在板上,永远是自己能决定的。

死生荣辱的造句

  1. 造句 死生荣辱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2. 造句 “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3. 造句 与卿死生荣辱,方当共之,故以相报。
  4. 造句 正邪未明,忠奸难辨;死生荣辱,存乎一心。
  5. 造句 一湖宁静无波的春水被人砸下一块巨石,在堂上众文武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死生荣辱紧紧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