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ū xíng guǐ zhì
成语解释: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成语出处: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繁体字形:殊形詭制
英文翻译:Special and strange system
殊:1.不同:殊途同归。2.副词。很;极:殊佳。殊堪告慰。3.突出;特别:殊勋。4.死。“殊死”二字常连用:殊死战。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诡:1.欺诈;奸猾:诡诈。诡计。2.奇异:诡形。诡观。诡异。
制:1.制造:制版。制革。制图。炼制。缝制。这块奖牌是用铜制成的。2.拟订;规定:制定。因地制宜。3.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压制。限制。管制。节制。制伏。4.制度:全民所有制。民主集中制。5.姓。
“殊形诡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就很好理解。“殊”是特殊,“形”是外形,“诡”指怪异,“制”则是构造方式。合起来就是形容某样东西的形状构造既特别又不走寻常路。比如看到一座现代美术馆的波浪形屋顶,你可能会脱口而出:“这个建筑真是殊形诡制!”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平时真的会用吗?”其实在日常对话里确实少见,更多出现在书面评价中。比如艺术评论里写着:“设计师打破传统框架,用殊形诡制的拼接手法让旧厂房重获新生。”这种用法既点出了创新性,又暗示着突破常规的大胆尝试。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家祠堂翻修时,年轻工匠在飞檐处加了电子屏显示族谱,老一辈嘀咕“殊形诡制”,年轻人却说“这叫古今融合”。你看,同一个设计在不同视角下,可以是离经叛道,也可以是先锋创意。这种认知差异正好体现了成语的微妙之处——它本身不带褒贬,全看说话人的立场。
有人困惑:“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太文绉绉?”其实关键在语境。跟朋友聊起798艺术区的装置艺术,说“那个倒立生长的钢铁树真是殊形诡制”,既准确又有文化味。但在菜市场看见造型奇特的南瓜,更适合说“这瓜长得可真任性”。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就像个放大镜,帮我们聚焦那些跳出常规的存在。去年在景德镇见过茶壶把壶嘴装在壶底,倒水时得整个翻转,摊主得意地说这是“殊形诡制的新派茶道”。虽然实用度存疑,但确实让人过目不忘。这让我想到,创新往往始于对常规的挑战,而能否被接受,需要时间的检验。
回到核心问题:什么时候该用这个词?当你想强调某物在形态或结构上的独创性时,特别是这种独创性带有突破性甚至争议性时,用“殊形诡制”就特别贴切。它像把尺子,量出了创新与怪异之间的微妙距离。下次看见商场里螺旋上升的玻璃楼梯,或者博物馆里缠绕交错的金属雕塑,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来形容,说不定能打开新的对话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