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ǐ zhuàng shū xíng
成语解释:诡:怪异;殊:特殊。奇特怪异的形状
成语出处:《梁书·沈约传》:“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繁体字形:詭狀殊形
英文翻译:fantastic shapes and strange forms
诡:1.欺诈;奸猾:诡诈。诡计。2.奇异:诡形。诡观。诡异。
状:1.形状;样子:状态。奇形怪状。2.情况:状况。病状。罪状。3.陈述或描摹:状语。不可名状。4.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供状。行状。5.指诉状:状纸。告状。6.褒奖、委任等文件:奖状。委任状。
殊:1.不同:殊途同归。2.副词。很;极:殊佳。殊堪告慰。3.突出;特别:殊勋。4.死。“殊死”二字常连用:殊死战。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诡状殊形”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你站在一片布满奇石的峡谷中,眼前那些扭曲的岩壁像被巨手揉捏过一样,有的像蜷缩的猛兽,有的像凝固的浪涛——这时候用“诡状殊形”来形容就再贴切不过了。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用“奇形怪状”呢?其实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在于,“诡状殊形”更强调形态的“反常”与“难以归类”,就像大自然用想象力打破常规,创造出无法定义的杰作。
现代城市里也能找到它的影子。某天我路过一座新落成的美术馆,建筑外墙由数百块不规则金属板拼接而成,阳光折射下仿佛无数把断裂的匕首悬在空中。这种设计既让人感到不安,又忍不住驻足观察。可能有人问:设计师为什么要追求这种“诡状殊形”?我的理解是,当常规造型无法承载创新表达时,打破框架的形态反而能引发更深层的思考,就像用视觉冲击力撕开思维的边界。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也能用在比喻层面。记得有次听朋友描述职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他说:“办公室里那些诡状殊形的利益链条,简直比蜘蛛网还难理顺。”这时成语的妙处就显现了——既保留了“形状怪异”的本意,又延伸出对抽象事物的精准刻画。或许这正是汉语的魅力:用具体意象勾画无形世界,让语言有了三维立体的质感。
我个人觉得,在追求标准化的时代,“诡状殊形”反而成了稀缺资源。就像最近关注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他们用不对称剪裁和异材质拼接打造的衣服,初看确实“不合常规”,但正是这种突破才让时尚保持活力。下次当你遇到看似“奇怪”的事物,不妨多停留三秒:那些诡状殊形的存在,或许正在悄悄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