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ū xíng guǐ zhuàng
成语解释:犹言奇形怪状。
成语出处: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繁体字形:殊形詭狀
英文翻译:Strange shape
殊:1.不同:殊途同归。2.副词。很;极:殊佳。殊堪告慰。3.突出;特别:殊勋。4.死。“殊死”二字常连用:殊死战。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诡:1.欺诈;奸猾:诡诈。诡计。2.奇异:诡形。诡观。诡异。
状:1.形状;样子:状态。奇形怪状。2.情况:状况。病状。罪状。3.陈述或描摹:状语。不可名状。4.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供状。行状。5.指诉状:状纸。告状。6.褒奖、委任等文件:奖状。委任状。
“殊形诡状”这个词,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会冒出来的词汇,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观——指那些形状奇特、难以描述的怪异事物。比如有人看到溶洞里的钟乳石,脱口而出:“这些石头长得真是殊形诡状,像龙宫里的珊瑚又像外星生物。”这里既描绘了自然造物的神奇,又带着点探险的新鲜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具体物件吗?其实不然。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用几何切割的玻璃幕墙与传统白墙碰撞,有观众感叹:“这种殊形诡状的建筑语言,像在宣纸上泼了未来主义的墨。”可见在艺术领域,这个词能精准传递创新与传统的冲突美。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词还能用在抽象场景。某科技公司推出过一款可折叠成腕表的手机,产品发布会上主持人这样形容:“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殊形诡状的外形,更是突破常规的想象力。”这种用法跳出了视觉层面,直指创新思维的本质。
值得探讨的是,这种“怪异”是否总带有贬义?我曾在黄山见过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奇峰,导游说:“古人觉得这些殊形诡状的山石不吉利,现在却成了游客必打卡的景点。”这让我想到,人们对非常规事物的接纳程度,往往与时代认知密切相关。
个人觉得,“殊形诡状”自带矛盾张力。就像当代艺术馆里那些扭曲的雕塑,初看觉得别扭,细品却能发现创作者突破框架的勇气。下次见到设计独特的共享单车停放架,或是造型前卫的咖啡杯,或许可以笑着说:“这个殊形诡状的设计,倒让日常通勤多了份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