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ǐ xià yǒu yú
成语解释: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安慰自己
繁体字形:比下有余
英文翻译:More than that
比: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余: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称代词。我。4.“餘”,另同“馀”
哎,你别说,这“比下有余”啊,真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大智慧。比如老王最近抱怨工资低,结果听说楼下保安老张一个月才挣三千五,立马拍大腿:“哎哟,跟老张比,我这收入可不就‘比下有余’了吗!”你品,你细品,这心态是不是有点东西?
不过问题来了——为啥人总爱拿“比下有余”当安慰剂呢?说白了,这就是个心理杠杆原理。当你在抱怨没鞋穿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人连脚都没有,瞬间就能找到平衡点。但这种比较真能解决问题吗?未必,但它确实能让你喘口气,对吧?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美考研失利,正愁得掉头发呢,突然听说隔壁班有个复读三年的哥们,心里“咯噔”一下:“跟他比,我这才第一次考砸算个啥?”你瞧,这比下有余的思维就像个急救包,关键时刻能止血,但要想彻底愈合伤口,还得找对症的药方子。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用多了也容易变成双刃剑。我二舅爷就特爱说:“跟非洲难民比,咱们顿顿能吃上白面馍馍就该知足!”这话乍听挺在理,可要总这么比,社会还怎么进步?要我说啊,比下有余当个临时止疼片可以,但千万别当长期饭票使。
说到底,这成语的精髓在于“动态平衡”。就像爬山时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既不会因为前路艰难而绝望,也不会躺在半山腰睡大觉。重点是要在“比下”的安慰和“有余”的进取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分割点,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插句实在话——生活这场马拉松,偶尔看看身后的选手能缓解焦虑,但眼睛总盯着后面的人,可跑不出自己的最佳成绩。比下有余这招,咱们该用的时候别客气,用完了还得记得抬头看路,毕竟前头的风景,那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