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wú èr zhì
成语解释: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完全一样
繁体字形:毫無二致
英文翻译:there is not a fraction of difference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致:1.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致函。致电。致欢迎词。向大会致热烈的祝贺。2.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致力。专心致志。3.达到;实现:致富。学以致用。4.招致;引起:致病。致癌。致残。5.以致:致使。由于粗心大意,致将地址写错。6.姓。7.情趣:兴致。景致。别致。有致。毫无二致。8.精密;精细:细致。精致。工致。
“毫无二致”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两样事物完全一致,连细节都分不出差别。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这两幅画看起来一模一样?”答案可能是:“因为它们出自同一个画家之手,连笔触都毫无二致。”
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个成语呢?假设你看到朋友买了一双新球鞋,结果发现和你上周买的那双完全相同,这时候就可以说:“咱俩的鞋子真是毫无二致!”这种用法既形象又有趣味性,比单纯说“一样”更能强调相似程度。
有人可能会问:“科技时代复制粘贴这么方便,这个成语还有存在意义吗?”其实恰恰相反。比如当看到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手机壳时,我们会惊叹“每个产品的尺寸毫厘不差”,而手工制作的陶瓷杯即使外形相似,却总能发现细微差异。这种对比反而让“毫无二致”有了更具体的应用场景。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注意事物的独特性。就像自然界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生活中刻意追求“毫无二致”反而可能失去创造的乐趣。不过在某些需要精准复制的领域,比如医疗器材制造,这种高度一致性又显得尤为重要。
试着用这个成语描述生活中的场景:超市货架上排列的矿泉水瓶,印刷包装的色彩搭配毫无二致;公园里修剪成圆形的灌木丛,造型整齐得像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些观察不仅能帮助理解成语,还能培养对日常细节的敏感度。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未来人工智能能创作出毫无二致的诗歌,我们是该为技术的精准鼓掌,还是为失去人类创作的独特性遗憾?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这种讨论让语言学习变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