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ū
  • háo
  • f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ū háo wú fàn

成语解释: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秌毫無犯

英文翻译:not to injure the people in the least

秋毫无犯的意思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犯:1.抵触;违犯:犯法。犯规。犯忌讳。众怒难犯。2.侵犯:进犯。秋毫无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盗窃犯。4.发作;发生(多指错误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错误。犯脾气。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成语评论

秋毫无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其实讲的就是一种特别“讲究”的态度。比如你借了朋友的书,还回去的时候连折角都没有,对方可能会感叹:“你这人真是秋毫无犯啊!”这里的“秋毫”指的是动物秋天换毛时最细小的绒毛,连这么小的东西都不去碰,说明做事细致、尊重他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秋毫”来比喻呢?其实这背后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秋天动物新长的绒毛又轻又软,稍微用力就会损坏,用来形容“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再合适不过。就像现在职场里,同事的私人物品未经允许绝不乱动,这种分寸感就是现代版的秋毫无犯

现实中这种品质有多重要?我亲眼见过两家面馆开在同一个街区:A店老板总是多送客人一碟小菜,但绝对不打听顾客私事;B店老板虽然热情,却常问东问西。结果三年后,A店成了社区老字号,B店早已转手。边界感就像空气,存在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才会感到窒息。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说“社交距离”,其实这和秋毫无犯异曲同工。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手机屏幕亮了,大家都自觉移开视线;同事休假期间,除非急事绝不打扰——这些细节里藏着文明的温度。老祖宗的智慧穿越千年,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践行秋毫无犯不需要惊天动地。我家楼下菜市场的张婶就是个例子。她卖菜二十年,从不把蔫叶子藏在菜堆里,称重时总会抖掉筐底的水珠。有次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较真,她笑说:“秤杆子底下见良心。”这话朴实,却道出了成语的真谛:对他人的尊重,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下次遇到需要拿捏分寸的情况,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就像喝茶时杯沿留出的那圈空隙,看似空着,实则让茶香有了流转的空间。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藏在这些恰到好处的留白里。

秋毫无犯的造句

  1. 造句 解放军一路上秋毫无犯,深得人心。
  2. 造句 我军一路秋毫无犯,群众莫不称赞。
  3. 造句 我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鸡犬不惊。
  4. 造句 父亲一生公廉正直,与人秋毫无犯。
  5. 造句 子弟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6. 造句 到各地游览时,对环境切记要秋毫无犯,好让大家都能欣赏美景。
  7. 造句 这支勤王兵一路上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全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十分英武,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8. 造句 老师对今天远足,同学们经过瓜田时,都能强忍饥渴,秋毫无犯,十分赞许。
  9. 造句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0. 造句 黄巢军绝非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