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o wú yí yì

成语解释: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繁体字形:毫無疑義

英文翻译:be beyond all doubt

毫无疑义的意思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疑:[yí]1.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2.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nǐ]1.安定,止息。2.古同“”,比拟。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事情已经板上钉钉,却总有人要画蛇添足地提出质疑?成语"毫无疑义"就是用来形容这种多余的多虑。比如某公司年会上,财务总监拿出审计报告说:"这些数据经过三方验证,毫无疑义。"这时若还有人追问"真的没问题吗",就显得像在晴天借雨伞。

为什么人们总爱在确定的事情上找茬?这可能源于对权威的不信任,或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偏差。就像网购时商品详情页明明写着"七天无理由退货",仍有消费者反复确认:"确定不要运费吗?"这种疑虑其实可以通过完善沟通机制化解。

在实际应用中,"毫无疑义"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医生拿着CT片说:"这个结节毫无疑义是良性的。"这句话既包含医学判断的专业性,又暗含对患者焦虑情绪的理解。有趣的是,我发现现代人更愿意相信仪器检测结果,反而不太信任专家的经验判断,这种认知转变值得深思。

如何避免成为"毫无疑义"的质疑者?首先要区分合理求证与过度猜忌。就像朋友约你吃饭时说"老地方见",追问三次具体位置就大可不必。建议在提问前先做基础调研,当证据链完整时,保持适度的信任反而能提升沟通效率。

这个成语背后折射出人际交往的微妙尺度。工作中见过最聪明的同事,会在会议开始时就声明:"这个方案经过三次推演毫无疑义,但欢迎大家提供优化建议。"这种表达既维护专业性,又为创造性意见留出空间,比生硬地说"别瞎质疑"高明得多。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更需要"有疑义"的勇气和"无疑义"的智慧。就像自动驾驶技术虽已相对成熟,但保持适度警觉仍是必要的。关键要像老茶客品茗——既懂得欣赏茶的醇香,也能察觉水质的细微差别,这种平衡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毫无疑义的造句

  1. 造句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从教育抓起,这是毫无疑义的。
  2. 造句 毫无疑义,足球要打翻身仗,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也作“毫无疑问”。
  3. 造句 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4. 造句 法国尚未选出能代表自己的作者,人们倾向于雨果。毫无疑义,我十分敬佩雨果,但雨果并不是典型的法国人,他可以说是个在法国的外国人。雨果那层出不穷的比喻和华丽的词藻表明他并不是典型的法国人。博尔赫斯 
  5. 造句 塔妮娅:那一定是起源于乌拉尔地区的谚语,对我来说毫无疑义.
  6. 造句 毫无疑义,包装制卡和会员卡制作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7. 造句 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
  8. 造句 真主枣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枣在毫无疑义的复活日必集合你们。
  9. 造句 我完全遵从,毫无疑义,所以继由费祎蒋琬持国。
  10. 造句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