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成语解释: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英文翻译:If you don't write, you will find the axe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札:1.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2.信件:书札。手札。3.札子,旧时的一种公文。
将:[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寻: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2.姓。3.找1:寻求。寻觅。寻人。搜寻。
斧:1.斧子:板斧。2.古代一种兵器:斧钺。
柯:1.草木的枝茎:枝柯。交柯错叶。2.斧子的柄:斧柯。3.姓。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背后的道理特别接地气。举个例子,你发现家里水管有个小裂缝,如果觉得“这点漏水不算啥”,结果一个月后水费暴涨,甚至地板泡烂了——这时候再修,花的钱可比当初补个裂缝多几十倍。说白了,这就是成语想说的:小毛病不早治,迟早要花大代价。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小问题会变成大麻烦?” 试想一棵树苗刚长歪时,用手就能掰正;等它长成碗口粗,得用电锯才能处理。工作中也这样,项目初期发现流程漏洞,改个表格就能解决;等到错误数据堆成山,整个团队都得熬夜返工。
最近我有个朋友就吃了这亏。他开的奶茶店,总觉得收银系统慢几秒无所谓,结果月底对账发现少了两千多块。调监控才发现,顾客等不及结账直接走了的情况,每天至少发生三次。你看,省下换系统的五千块,最后倒贴两千,还丢了口碑。
我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人。大家总说“没时间管小事”,但手机上刷短视频的时间,足够检查十个潜在风险。上周我给自己定了“五分钟检修规则”——每天花五分钟检查电脑备份、汽车胎压、冰箱食品保质期。坚持一个月,真避免了好几次糟心事。
换个角度看,这成语也在提醒我们别太依赖“临时抱佛脚”。就像学生时代,平时不复习,考前通宵背书,分数可能勉强及格,但知识根本记不住。反观那些每天整理错题的同学,大考反而更从容。生活中的“斧柯”,往往是我们自己拖延出来的。
下次遇到小麻烦,不妨先问自己:“这事现在不管,三个月后会怎样?” 答案可能会让你惊出一身冷汗。培养及时处理的习惯,就像给未来买保险——现在每投入一分钟,将来可能省下十小时。毕竟,谁也不想让小小的“毫末”,变成需要抡斧头才能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