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dù bù fán
成语解释: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气势
繁体字形:氣度不凡
英文翻译:Extraordinary bearing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度:[dù]1.计量长短:度量衡。2.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如硬度、热度、浓度、湿度等。3.计量单位名称。a)弧或角,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经度或纬度,如北纬38度。c)电量,1度即1千瓦小时。d)眼镜焦度的单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极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责任感。5.限度:劳累过度。以能熔化为度。6.章程;行为准则:法度。制度。7.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8.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度量。气度。9.人的气质或姿态:风度。态度。10.姓。[duó]推测;估计:揣度。测度。度德量力。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什么是“气度不凡”?简单说,就是一个人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大气与从容。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焚香抚琴,面对司马懿十万大军仍面色不改,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就是气度不凡的典型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气度不凡和装腔作势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真功夫”。北宋宰相吕蒙正年轻时穷困潦倒,有次赴宴被当众羞辱,他起身整整衣襟说:“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后来果真官至宰相,这种底气来自真才实学而非虚张声势。
现代生活中,气度不凡如何体现?某科技公司遭遇数据泄露危机时,CEO没有甩锅给下属,而是直播向用户九十度鞠躬:“责任在我,即刻启动三大补救措施”。这种主动担责的魄力,让公司口碑不降反升,比任何公关话术都管用。
培养气度有没有捷径?笔者观察发现,长期坚持三件事的人更容易修炼出这种特质:定期阅读历史人物传记(特别是失败案例)、主动承担超出能力范围10%的工作、养成每天记录情绪波动的习惯。就像苏轼在《留侯论》里写的:“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种境界需要刻意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气度不凡不等于完美无缺。曾国藩早年处理江西军务时屡遭排挤,在日记中多次写下“愤懑欲死”,但正是这些真实的人性挣扎,反而让他的成长轨迹更具参考价值。真正的气度,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后依然保持前进的勇气。
当我们在超市看见老人耐心教收银员使用移动支付,在小区遇到邻居主动调解停车纠纷,这些日常场景里的包容与智慧,何尝不是气度不凡的生动注解?它从来不是大人物的专属勋章,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点亮的生命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