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ǔ chǔ bù fán
成语解释:形容人才出众,不同寻常。
成语出处:清·袁枚《与何献葵明府书》:“幸为小女择得一婿,楚楚不凡,差强人意。本求西子,翻得东床,想彼苍亦‘与这齿者去其角’之意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仪表
繁体字形:楚楚不凡
英文翻译:lovingly pathetic
楚: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楚: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说到“楚楚不凡”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形容人长得好看又有气质。但具体咋用呢?举个栗子,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虽然穿得简单白衬衫配黑西裤,但往会议室门口一站,整个人挺拔得像棵小白杨,客户都忍不住多看两眼——这可不就是“楚楚不凡”的最佳写照嘛。
哎等等,这成语只能用来夸颜值吗?当然不是!上周我去看画展,遇到个穿麻布长裙的姑娘。她安安静静站在《千里江山图》前,手里转着支旧钢笔,眼神亮得像藏了星星。虽然没戴任何首饰,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书卷气,真叫人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也是种另类的楚楚不凡?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那这成语到底用在啥场合合适?”要我说啊,但凡遇到那种“明明没刻意打扮,却自带主角光环”的情况都能用。好比老王家闺女参加朗诵比赛,别的孩子都穿着blingbling的演出服,她就穿了件青瓷色的改良旗袍。结果评委老师点评时说:“这孩子往台上一站,那股子楚楚不凡的劲儿,倒把身后的山水屏风衬得活过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满大街都是精致妆容和名牌加身,真正的楚楚不凡反倒成了稀罕物。有次我在咖啡馆写稿,斜对面坐着个穿灰毛衣的小哥。他面前摆着台贴满便签纸的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时不时推下黑框眼镜。阳光从落地窗斜斜照进来,把他睫毛的影子拉得老长,那种专注又干净的气质,愣是让三四个来搭讪的姑娘没好意思开口打扰。
说到底啊,楚楚不凡这事儿吧,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气场。就像我妈常说的:“人要活得有精气神儿,破布衫子也能穿出龙袍范儿。”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下次遇到那种往人堆里一站就特别“出挑”的主儿,甭管TA穿的是高定还是地摊货,都值得夸一句“您真是楚楚不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