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chū
  • jiā
  • b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n chū jiā bèi

成语解释:同“汗流浃背”。

成语出处: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繁体字形:汗出浹背

英文翻译:the sweat broke out all over one 's body and trickled down his back

汗出浃背的意思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浃:湿透:汗流浃背。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成语评论

汗出浃背”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想象一下大热天跑步后衣服全湿透的样子,或者上台演讲前紧张到手心冒汗的场景,这个词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但你知道吗?它的意思可不止“流汗多”这么简单。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小明第一次参加公司项目汇报,站在投影仪前手抖得连翻页笔都拿不稳,PPT讲到第三页时,衬衫后背已经湿了一大片。会后同事拍拍他肩膀:“刚才你真是汗出浃背啊!”这里既形容了真实的流汗状态,也暗指他内心的紧张程度。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在紧张的场景吗?”其实不然。上周我在健身房看到个大爷,六十多岁了还在举铁,运动背心完全被汗水浸透,教练笑着说他“汗出浃背的样子比小伙子还拼”。你看,这种积极努力的状态同样适用。

从个人经历来说,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突破舒适区”的时刻。去年学潜水时,第一次背着氧气瓶下海,明明水温只有25度,却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全身冒汗,教练后来打趣说我创造了“海底汗出浃背”的新纪录。这种既狼狈又有成就感的体验,用这个词来形容格外传神。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成语本身是中性的,但具体语境会改变它的情感色彩。比如老板说“这个季度的业绩让大家汗出浃背”,可能是暗示工作压力大;而朋友说“看你练舞练得汗出浃背”,更多是赞赏对方的努力程度。

下次遇到需要描述“身体反应与心理状态双重作用”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就像上周社区组织的马拉松比赛,最后冲刺阶段选手们汗流满面的样子,用“汗出浃背”来形容,可比单纯说“流了很多汗”生动多了。毕竟语言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能让人瞬间脑补出完整的故事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