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g yáng dà dào
成语解释: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江洋大盗
英文翻译:sea-robbers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洋:1.盛大;丰富:洋溢。2.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指外国;外国的:留洋。洋人。洋货。4.现代化的(区别于“土”):洋办法。土洋结合。打扮得挺洋。5.洋钱;银圆:大洋。小洋。罚洋一百元。6.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江洋大盗”这个词听起来像小说里的角色,但它的含义其实很贴近现实。比如有人会说:“这个诈骗集团简直是现代版的江洋大盗,专挑老人下手。”这里用“江洋大盗”比喻手段狠辣、流窜作案的犯罪团伙,比单纯说“坏人”更有画面感。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江洋”这个词?其实古代江河湖海是重要交通线,盗匪在船上神出鬼没,官府追捕难度极大。就像现在跨国犯罪组织利用网络匿名性作案,本质都是钻了监管的空子。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很多武侠小说会把江洋大盗塑造成亦正亦邪的角色。比如《水浒传》里劫富济贫的阮氏三兄弟,表面看是盗贼,实则带着反抗强权的侠义精神。这种文化符号的演变,说明人们对“规则破坏者”的认知存在复杂性。
现代生活中,“江洋大盗”更多被用来形容某些商业乱象。某企业家曾公开批评:“这些靠数据垄断收割用户的企业,和旧社会横行江河的盗匪有什么区别?”这种类比能让普通人快速理解资本扩张的掠夺性,比经济学名词更易引发共鸣。
值得思考的是,真正的“江洋大盗”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换了形式存在。就像网络安全专家说的:“二十年前要抢银行得拿枪,现在只需要几行代码。”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核心问题始终在于:当新事物出现时,社会如何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观察这些语言现象会发现,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用“江洋大盗”形容跨国电信诈骗,用“数字海盗”比喻数据窃取者,这些创新用法让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持续焕发光彩。或许下次听到这个成语时,我们可以多想想:今天又有哪些“看不见的江湖”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