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i tóu méi nǎo
成语解释: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夏主簿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赃州官收在监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繁体字形:没頭没腦
英文翻译:without rhyme or reason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没头没脑”的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张三突然说了句‘画蛇添足’,大家面面相觑”——这场景是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类成语自带“隐藏剧情”,使用时得看场合。
比如同事抱怨方案反复修改,你接一句:“再改就是‘拔苗助长’了。”这里既点明过度干预的弊端,又比直接说教更委婉。成语就像语言里的调味料,关键要撒对地方。
为什么“对牛弹琴”能流传千年?上周邻居阿姨对着三岁孙子背唐诗,我脱口而出:“您这简直是‘对牛弹琴’!”话音刚落就后悔——这话听着像讽刺。后来改成“现在教古诗是不是‘操之过急’?”效果就好多了。可见老话虽好,还得裹层糖衣。
我发现年轻人用成语越来越“野生化”。朋友在群里发“今天食堂菜咸得‘令人发指’”,虽然夸张但画面感十足。语言本就在进化,只要表意清晰,偶尔打破规范反而有趣。就像“水中捞月”现在常被用来调侃做无用功,比直说“白费劲”多了份自嘲的幽默。
最妙的用法是制造反差。有次见小朋友把积木堆成比萨斜塔,家长急得跳脚,我夸道:“这可是‘歪打正着’的艺术品!”紧张气氛瞬间破功。成语用好了就像语言魔术,能四两拨千斤地转换氛围。
下次遇到想说“多此一举”时,试试换成“画蛇添足”。当看见别人做徒劳事,用“水中捞月”代替“没意义”。这些千年老词就像藏在工具箱里的瑞士军刀,关键时刻总能找到趁手的表达方式。不妨问问自己:今天说话时,能不能给平常的对话镶个成语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