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ǎ bù zé zhòng

成语解释: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了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法不责众

英文翻译:the law does not punish numerous offenders

法不责众的意思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成语评论

大伙儿听说过“法不责众”这词儿吧?说白了就是人多势众的时候,规矩有时候也得让让路。比如说,早高峰地铁口一群人翻栏杆抄近道,保安大哥叉着腰叹气:“抓谁都不合适啊!”你瞧,这场景可不就是法不责众的鲜活例子嘛。

有人可能要问:“那这成语到底是给违法找借口,还是说现实情况真没法管?”哎您别说,这事儿得分两面看。就拿小区乱停车这事儿来说,要是三五辆车占道,物业分分钟贴罚单;可要是一整条街都停满了,物业反而会先装几个警示牌——总不能把全小区业主都得罪光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法不责众可不等于“法不应当责众”。去年咱们隔壁写字楼集体抗议加班费,老板最后还不是给全员补发了?这说明啥?群众的力量要用对地方,那可比单打独斗管用多了!

个人觉着啊,这个成语就像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推动社会进步,用岔了可就变成乌合之众的挡箭牌。拿最近那个网红景点破坏事件来说,要是每个游客都想着“反正不止我一个”,那老祖宗留下的古迹还不得遭殃?所以说关键还得看大伙儿的自觉性。

说到底,“法不责众”这四个字背后,藏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情智慧。它提醒咱们既要遵守规矩,也要懂得变通。不过咱也得拎得清,别把宽容当纵容——毕竟老祖宗还说过另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法不责众的造句

  1. 造句 在中国,法不责众的思想由来已久.
  2. 造句 法不责众,这是历代君王采取的措施。
  3. 造句 而何谓法不责众?群兵犯上,要挟谈判而不被惩,姑息养奸,这才是下克上层出不穷的原因!
  4. 造句 范海东见到这一幕也只能装作没看见继续上课,毕竟法不责众,他总不能把全班接近三分之二的人拉出去骂上一顿。
  5. 造句 呵呵,掌柜啊,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叫‘法不责众’?当所有的人都来抢你的米了,你以为官府会把所有的人都抓起来,还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了了之?
  6. 造句 等大多数人都动了,那时法不责众,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7. 造句 参加*访的亲友都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做人情,还有一些人以法不责众为幌子,谋己私利。
  8. 造句 “法不责众”的法盲心理以及躲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的肮脏心态,必将不容于社会的发展。
  9. 造句 既然这个头已经开了,出头鸟乐彦玮已经做了,俗话说法不责众,事后李治或是武皇后想要追究,也只能找刘祥道与乐彦玮了。
  10. 造句 法不责众,最后难以执行;人变虚伪,用两套话语体系来讲话,失去了是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