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ǎ rù róng qíng
成语解释: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许人情宽容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法律方面
繁体字形:灋不容情
英文翻译:show mercy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法不容情”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某公司高管发现亲弟弟挪用公款,尽管兄弟情深,他依然选择报警处理。同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冷血”,但更多人认为这才是真正守护了公司所有人的利益。你看,法律就像一把尺子,量的是对错,不是亲疏。
有人可能会问:“法律难道不该讲人情吗?”这其实是个误解。去年某地发生一起交通案,外卖员为送急诊病人连闯红灯,交警最终依法处罚但协助申请医疗补助。法条是冷的,但执法者可以用温度去平衡——就像钢筋水泥的大楼里也能种上绿植,规则与人性本就不是对立关系。
我曾在社区见过暖心一幕:老人摆摊卖菜被城管劝离,执法人员却帮他把菜搬到了合规区域。当法律遇见特殊情况,既要有“法不容情”的底线,也要有“法外有情”的智慧。就像厨师做菜,既要守着火候标准,也要懂得随机应变。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法治成熟的社会,人们反而越愿意主动守法。北欧国家超市自助结账率超过95%,不是因为监控严密,而是大家形成了“守规矩不吃亏”的共识。这告诉我们,当法律真正成为所有人的保护伞时,冰冷的外壳下自然会长出温暖的认同感。
最近看到某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本庭深知被告家庭困难,但受害者权益必须优先保障。”这句话精准诠释了“法不容情”的真谛——不是不要人情,而是要把人情放在更大的公平框架里衡量。就像天枰两端的砝码,只有先校准基准线,才能称出真正的公道。
下次遇到情法冲突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真正的人情不该是破坏规则的借口,而是共同维护让所有人受益的秩序。那些看似冷酷的判决背后,往往藏着更深远的慈悲——保护更多人不受伤害,或许才是最大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