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 bù zé zhòng
成语解释: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罰不責衆
英文翻译:Punish without blame
罚:处罚:惩罚。责罚。赏罚分明。罚他喝酒。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债”。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哎哟,今天咱们来唠唠“罚不责众”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法不责众”的兄弟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哈:早高峰路口一堆电动车闯红灯,交警叔叔瞅了一眼,最后挥挥手让大家赶紧走,为啥?人太多罚不过来呗!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这样不是纵容违规吗?” 害,道理是没错,但现实情况复杂啊,总不能把整条街的人都扣下吧?
再比如公司开会,全部门同事都迟到了五分钟,老板总不能挨个扣工资吧?这时候“罚不责众”就成了默认规则。不过问题来了:“这种情况会不会让规则形同虚设?” 你别说,还真有可能!所以有些单位会改成集体罚做值日,既给了台阶又不失原则,这招可真是妙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去年小区垃圾分类的事儿。刚开始大伙儿都乱扔,物业贴了半个月警告单愣是没人理。后来居委会大妈搞了个“垃圾分类积分换鸡蛋”活动,你猜怎么着?现在连张奶奶家三岁孙子都能分清干湿垃圾!所以说啊,规则要落地,关键得找对方法,光靠硬性处罚确实容易碰钉子。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啥事都指望“法不责众”当挡箭牌。像上次旅游团在古迹刻字被全网喷,人再多不照样挨处分?这说明啥?原则性问题可没有“人多免责”的说法。要我说啊,这个成语就像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化解矛盾,用歪了可就是变相纵容啦!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儿:遇到集体违规的情况,与其纠结罚不罚,不如想想怎么把规则设计得更人性化。就像我老舅说的:“管人不如管心,规矩得让人从心底认账才行!”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