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tì rú yǔ
成语解释: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其悲伤。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泣涕如雨
英文翻译:very sorrowful
泣:1.小声哭:暗泣。哭泣。泣不成声。2.眼泪:饮泣。泣下如雨。
涕:1.眼泪:痛哭流涕。2.鼻涕:涕泪交流。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看到“泣涕如雨”这个成语,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比如《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时,眼泪和飘落的花瓣混在一起,是不是特别贴合这个场景?这种强烈的视觉化表达,正是成语的魅力——四个字就能让人身临其境。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人哭的时候真的会鼻涕眼泪一起流吗?”其实这个成语的重点不在生理现象,而在情感浓度。就像电影《忠犬八公》结尾,老教授妻子十年后看到车站前的秋田犬,那一瞬间决堤的泪水,远比“痛哭”二字更有穿透力。
记得外婆讲她年轻时送兄长参军的故事。火车鸣笛的刹那,月台上突然爆发的哭声连成一片,手帕根本擦不及泪水。这种集体性的情感宣泄,用“泣涕如雨”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它不只是个体悲伤,更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温度。
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其实充满可能性。短视频博主记录抗洪战士回家时,三岁女儿扑进满是泥浆的怀抱大哭,弹幕刷屏的“泣涕如雨”,既保留古语的韵味,又带着新时代的表达活力。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汉语最动人的地方。
当我们使用这类成语时,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微型文学创作。就像画家用颜料调出特定色调,写作者通过“泣涕如雨”四个字,既交代了情绪强度,又埋下了环境线索——可能是暴雨中的离别,也可能是喜极而泣的庆典,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强烈情感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把万能钥匙,既能打开古典诗词的雕花木匣,也能解锁现代生活的真情瞬间。毕竟人类的情感内核从未改变,变化的只是包裹它的语言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