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ǐ xià rú yǔ
成语解释: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成语出处:南朝·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积弩乱发,矢下如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繁体字形:矢下如雨
英文翻译:Under the arrow like rain
矢:1.箭:有的(dì)放矢。2.古又同“誓”:矢口抵赖。矢志不移。3.古又同“屎”:遗矢。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你是否想过,“矢下如雨”这个成语到底能用在哪些场景?比如在一部历史剧中,守城士兵头顶箭矢密密麻麻落下时,旁白突然说:“此刻敌军攻势如潮,矢下如雨。”画面感瞬间拉满,仿佛能听见箭簇撞击盾牌的叮当声。这个成语就像给文字装上了放大镜,让读者一眼看到“密集”和“危急”两层含义。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公司新产品上线后,用户反馈如潮水般涌来,有吐槽功能的,有提建议的,还有直接开骂的。市场部小王苦笑道:“这简直是矢下如雨,咱们得抓紧做危机公关了。”这里用成语替代“铺天盖地的批评”,既保留了原意,又增添了语言趣味性。
自问自答时间问:这个成语会不会太冷门? 答:确实不算高频词汇,但就像工具箱里的特殊扳手,遇到合适场景特别管用。比如描写电竞比赛时,“对手的子弹矢下如雨封锁了所有出口”,比直白的“火力压制”更有记忆点。
问:只能形容物理攻击吗? 答:现代用法早已突破这个限制。试想写职场小说时:“季度考核指标矢下如雨,组员们盯着密密麻麻的KPI直冒冷汗。”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精髓,又赋予新鲜感。
个人认为,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使用。上周参加读书会,听到有人形容短视频平台的推送机制是“信息矢下如雨”,这个妙喻立刻引发全场共鸣。可见只要找准结合点,古老成语完全可以成为现代表达的加分项。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成语要避免“为用而用”。就像做菜放香料,适量能提鲜,过量就喧宾夺主。关键看是否真的帮读者更快捕捉到你想传达的画面和情绪。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密集攻势”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让这个成语在文字里下一场特别的雨。